【專欄】三峽衝撞事件事有蹊蹺 政府不可不察

【專欄】三峽衝撞事件事有蹊蹺 政府不可不察
【專欄】三峽衝撞事件事有蹊蹺 政府不可不察

 

新北三峽汽車衝撞事件導致3死、12傷。肇事的78歲余姓駕駛引發社會討論高齡駕駛管理制度。交通部20日下午6時召開記者會,宣布修改高齡換照制度,除換照年齡從75歲下修至70歲外,另新增認知與四肢靈活度等檢測,有違規或肇事紀錄者也增加「實地訓練」,70歲後繳回駕照則提供TPASS補助。

交通部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高效率宣布修改高齡換照制度,訂下諸多不合理的交通法規,企圖彌平此一事件的民怨?顯然劃錯重點「治絲益棼」!

余姓駕駛一人的惡行,由整個社會老人承擔情何以堪?這些規定無非是對高齡駕駛的懲罰。70歲後駕駛就會是危險駕駛?限制70歲後駕駛其社會成本有多大交通部評估過嗎?不是簡單的補助就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等於限制了他們戶外活動的空間,在家裡等死。

尤其交通部長陳世凱說明,從數據來看,高齡駕駛雖然傷亡數高,但肇事較多的其實是18至24歲族群,那麼交通部的舉措令人匪夷所思?期盼社會大眾不要誤解高齡駕駛之餘,官員要深思的應不僅止於如此膚淺!

首先,78歲余姓老翁肇事似乎有所計畫?根據目前調查顯示,余翁案發當天下午1時許,獨自駕車自苗栗老家走北二高返回三峽住處,下交流道後在三峽市區繞行約20分鐘,其中,還停留在北大特區某公園旁10餘分鐘,行車過程中相當平順,警方認為肇事行車紀錄器顯示,衝動駕駛可能性不高。顯然在這20餘分鐘之間他似乎有所掙扎、盤算?為何他選擇在「520」這一天?背後是否有不為人知的「貓膩」(中國北京話)存在?

其次,這一事件成為目前社會高度關注,卻不是對肇事余姓駕駛本身咎責,而且里長公然宣稱他是模範父親,認養公園的愛心環保人士。從而引發社會討論高齡駕駛管理制度的問題,是否有藉此轉移、模糊焦點之嫌?目的促使交通部以高效率宣布修改高齡換照制度,民進黨政府不可不察其中蹊蹺。

因為此法一修,得罪的是高年齡層的社會大眾,而這一年齡層的族群,他們身歷、親眼目睹中國國民黨對台灣的壓榨、凌虐、荼毒的憤懣,應該也是最挺民進黨的族群。因此只要引起這一族群的不滿,選民情緒勢必遷怒民進黨,成功的轉移大罷免的形勢、熱度!

再次,許多民眾主動到現場獻花和寫卡片悼念,這個哀思持續漫延,連路口公園擺滿了鮮花、各種零食飲料,玩偶、追思卡片擴大面積成為花海。這一齣戲碼是台灣少有的人情現象,卻也耐人尋味。

在大罷免二階30位國民黨立委遭霸之際,境內、境外各方勢力趁機操作議題,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司法檢調允宜詳實查明,還死傷者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