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公民監督是臺灣議會民主的最後防腐劑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成立15年以來,透過評鑑立委的表現,倡議以及舉辦國會改革座談等方式,推動立法院功能和整體生態進步,現今立法院的運作雖還不夠滿意,但跟15年前相比,已有顯著改善。

我們看見立法院進步的同時,回頭看臺灣民主政治,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地方議會功能和地方民代問政能力的提升,這曾經是臺灣民主發展的起點,卻因為國會進步而顯得落後了,地方議會資訊不夠開放、問政品質與表現欠佳、派系政治或黑金問題等負面新聞不斷,足見臺灣地方議會仍有巨大的進步空間。

公督盟自2017年開始組織全國議會監督聯盟(全督盟),以公督盟經驗為基礎,加上各地方縣市議會監督夥伴的實戰經驗,累積了許多寶貴成果,在這些經驗的累積下,我們完成了《第一次監督地方議會就上手》工具書。

2022年的地方自治選舉結束後,公民就可以透過這本小冊子的導引,知道如何在日常監督你所選出來的議員以及整個地方議會,唯有人民持續地關注、監督我們自己選出來的民代,同時讓民代意識到選民的知識觀念和公民團體的行動,已經形成普遍且有效的監督力,民代才會戒慎恐懼而不會胡作非為。

公督盟《第一次監督地方議會就上手》工具書出版了,公民可透過這本小冊子的導引,在日常監督你所選出來的議員以及整個地方議會。圖/公督盟粉專
公督盟《第一次監督地方議會就上手》工具書出版了,公民可透過這本小冊子的導引,在日常監督你所選出來的議員以及整個地方議會。圖/公督盟粉專

透過全體公民監督的力量,讓民代清楚了解到他們不是只有在選舉的時候為秀出漂亮的政見和口號,在他當選往後四年任期裡面的每一天,都要為他的政治承諾、議員職權、選民的期許來負責。

期許《第一次監督地方議會就上手》工具書能夠帶給臺灣所有的公民更多監督議會的知識和經驗,更有力地來推動臺灣基層民主的深化和進步,讓臺灣的經驗,證明議會民主和議會監督是華人和全體人類、所有國家都可以考慮和擁有的政治選擇。

台灣民主深化向下扎根的同時,公督盟監督立法院的經驗也在向外開花結果中,2022年公督盟成立國際事務部,帶起分享國會監督經驗以及國際交流雙重動能,4月份受邀代表台灣出席在印尼峇里島舉辦的全球選舉正義論壇,分享公督盟的監督經驗與台灣民主發展現況,獲得亞洲地區公民團體的高度關注。

公督盟成立15年來,透過評鑑立委的表現、舉辦國會改革座談等方式,推動立法院功能和整體生態進步。圖/公督盟粉專
公督盟成立15年來,透過評鑑立委的表現、舉辦國會改革座談等方式,推動立法院功能和整體生態進步。圖/公督盟粉專

6月應美國國際民主協會(National Democratic Institute forInternational Affairs, NDI)之邀,公督盟與立法委員、立院文官以及其他公民團體組隊出席在哥本哈根舉行的民主高峰會,與科索沃、瑞典、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丹麥等國開放國會委員會成員交流。

另外,2023年3月公督盟將與美國國際民主協會、英國西敏寺民主基金會(The Westminster Foundation for Democracy, WFD),共同舉辦監督國會全球論壇,邀請全球監督國會團體參與,也積極邀請亞洲國家相關的非政府組織來台灣參與、觀摩、學習。強化並整合亞洲區域的公民夥伴關係,以台灣作為亞洲地區公民社會的網絡中心點,期望達到區域民主的提升,鞏固亞太地區的安全與穩定。

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