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天冷要預防腦血管疾病

超級寒流報到,將急凍三天。中央氣象局說29日深夜到30日今天清晨降溫明顯,今天將愈晚愈冷,早晚氣溫降幅達十度;而且明天31日跨年到元旦清晨最冷,北部低溫下探六度,大台北十度以下,低溫最長可能持續四十小時,局部地區低於六度氣溫,即會發出非常寒冷的「橙色燈號」。一般植物在攝氏12度以下就可能凍死,因而菜農預估,寒流影響蔬菜生長,菜價難免上漲。而人更應該預防腦血管與心血管疾病發生。

天冷預防腦中風一定要戴帽子

一大早就看到榮總心臟內科警告「天冷戴帽」;當氣溫低於十五度,1/3熱量從頭散發;當氣溫低於十度,1/2熱量從頭散發;當氣溫低於五度,3/4熱量從頭散發。因此天冷預防腦中風一定要戴帽子。後面結論是對的,但絕不是因為頭部散熱的關係。

這以訛傳訛的假信息是50年代美國軍方錯誤的結論,後來2008年以後經實際研究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BMJ,頭部散熱不管天氣溫度多少,都大約是在7~10%之間。以下是闢謠的科學信息:https://www.livescience.com/34411-body-heat-loss-head.html

而對於戴帽子預防腦中風,是因頭部部分血管與顱內血管相通,避免低溫變化惡化,有些血管硬化、血管的痙縮,造成血管性頭痛甚至於腦血管疾病阻塞或出血。這才是正確科學性解釋!

顱內與顱外仍有相通的血管包括ophthalmic artery(眼動脈)丶meningeal artery(腦膜動脈)丶occipital artery(枕頭脈)。不過正常人有腦血管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簡稱BBB,不會受外界低溫影響,只有在高血壓與糖尿病患者在惡性高血壓或自主神經病變,BBB受破壞時才會影響。所以我主張天冷還是載帽子為宜。

一個人怎麼知道BBB有沒有破壞或自律神經有否病變,在神經內科神經電生理檢查室可以做:交感神經反應檢查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與副交感神經氣壓心跳變動差異檢查R-R interval variation檢查。前後只要十分鐘,健保可給付。

26年前我就用心跳變動差異檢查R-R interval variation檢查這方法,指導醫學生申請國科會暑假硏究音樂與噪音對心血管之影響;正常人隨著胸壓呼吸變動,第二個R反應時間變動很大,如副交感神經壞了,就不動如山或變異變小。這醫學生測試各種音樂暑假玩得很快樂,我也得到結論各種音樂對心血管的功能影響!


使用頸動脈超音波來檢查兩邊頸動脈血管壁的表面及其內部是否有粥狀樣硬化出現,可評估流入腦內的主要血管狀況,並了解血管病變的程度。示意圖/擷自陳順勝教授臉書
有糖尿病或高血壓 頭部更要保暖

在這裡我需特別強調的是有糖尿病或高血壓的人要特別注意頭部保暖。高血壓是一種血管硬化疾病,而量血壓只是其中一種指標而已。像糖尿病病人也是一樣,血糖只是一種指標,雖然血糖正常,疾病仍在進行,所以除了控制血糖我仍需服藥保護我的心血管與腎臟。這也是為何沒高血壓但仍服用高血壓藥物的原因。應該依據大數據研究得到的實證醫學準則做個人健管理。

高血壓的人應該從眼科眼底檢查可以看小血管,從神內的頸部血管超音波檢查看您的大血管。要從內膜的增厚丶鈣化程度丶斑塊有無丶及有無狹窄暸解您的血管而不是只注意血壓的正常值。這是對有血壓高的人,一位負責任的醫師應該做的事。眼底只要沒出血或小動脈瘤,眼科一般會說正常,但要特別注意動靜脈,要看動丶靜脈直徑的比率,動靜脈、交义動脈有否増厚。這是腦血管疾病防治常要看的。正常眼底可以看到上下各有兩條動脈與靜靜脤,動脈小而淡化較有彈性,兩者比率1:2。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在臨床上可以分成4級,多數患者表現為1-2級。第一級只有動脈與靜脈直徑小於1:3,第二彶,動脈變細,反光增強,交义處小動脈因硬北蓋住靜脈,這是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2級)的眼底彩照,和上面正常的彩照比,可以看到視網膜動脈變細,反光增強,而且出現了小動脈硬化壓迫小靜脈的情況。通常到第三丶四級才能會被說異常,但這時第三級,已有滲透液,任誰都知道異常,臨床也已經常有視覺症狀了。至於第四級會有火焰狀出血。

至於大血管可以使用頸動脈超音波來檢查兩邊頸動脈血管壁的表面及其內部是否有粥狀樣硬化出現,可評估流入腦內的主要血管狀況,並了解血管病變的程度。由於血管硬化是造成中風(腦血管阻塞)的主要病因,所以頸動脈超音波是腦中風預防上健康檢查的重要項目。血管內壁因膽固醇與血脂肪沈積而變厚、血管管壁因損害發炎而形成斑塊、管壁的鈣化、管內出現栓子,這些變化會引起其支流腦部血管的栓塞,甚至於形成動脈瘤,或管壁破裂而腦出血,特別在天冷時。

我現在每半年檢查一次眼底加上眼底斷層掃描;至於腦部大血管則每年做頸部血管超音波檢查,這樣同時把血壓與血糖控制好,平日持續有恆的運動,身體與頭部保暖,天寒地凍就無所畏懼!


高雄長庚醫院FAST識別中風4步驟。圖/擷自陳順勝教授臉書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