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美國對等關稅風暴下的高收益債券震盪:台灣投資者如何應對?
文/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引言
2025年4月,美國高收益債券市場因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對多國實施對等關稅而劇烈波動。關稅政策引發對全球貿易緊張與經濟成長的擔憂,導致債券價格下跌,殖利率上升,美元走弱。然而,川普政策在5月8日與英國達成通商談判並降低汽車關稅,以及5月12日與中國大陸同意大幅降低對等關稅,顯示明顯軟化跡象。對台灣地區的跨國投資者而言,川普政策的不確定性與美元疲軟構成雙重挑戰。本文剖析對等關稅對高收益債券市場的影響、市場表現與風險,並為台灣投資者提供應對策略,探討如何在動盪中穩健投資。
對等關稅衝擊市場
2025年4月2日,川普政府宣布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10%基準關稅,對貿易逆差大的國家實施更高對等關稅,超出市場預期,引發全球股市與高收益債券市場下跌。4月8日,對中國大陸的關稅從34%上調至104%,加劇恐慌。美國高收益債券指數顯示,4月初殖利率快速攀升,價格顯著下跌。
4月9日,除中國大陸外的對等關稅暫停90天,市場恐慌緩解,殖利率上升幅度縮小。然而,川普政策反覆使波動加劇,美元兌台幣在5月5日盤中最低跌至29.590,顯示顯著走弱,投資者信心受挫。
美元貶值除受對等關稅影響外,還受到多重心理與人為因素推動。市場對川普政策不確定性產生恐慌,擔憂其是否會採納「廣場協議2.0」(即海湖莊園協議),迫使貿易逆差國貨幣升值以緩解美國貿易壓力。此外,美國即將於7月到期的鉅額國債加劇市場不安,投資者避險情緒升溫,轉向日圓、歐元等貨幣。
聯邦儲備系統可能因經濟放緩加速降息的預期也壓低美元吸引力。同時,台灣央行可能有意放手台幣升值,作為對美談判籌碼,以換取關稅減免與地緣政治紅利,進一步推高美元兌台幣的貶值壓力。
高收益債券對政策變化敏感,對等關稅推高企業成本,壓縮利潤,尤對低等級企業影響大。4月CCC等級及以下債券回報率為-0.67%,落後BB等級(0.14%),顯示其脆弱性。對等關稅引發通膨預期,推高國債殖利率,高收益債券與5年期國債利差達4.19%,較前月增0.41%,反映信用風險擔憂加劇,美元走弱增加台灣投資者的匯率風險。
市場表現與行業差異
4月高收益債券市場回報率為0%,價格下跌被利息收入抵消。殖利率從7.73%升至7.91%,反映風險重新定價。5年期國債殖利率降0.23%至3.72%,顯示投資者對經濟前景矛盾:擔憂對等關稅影響成長,尋求國債避險。
市場波動集中4月上旬,後因關稅暫停趨穩。資金流向顯示對高等級債券偏好增加,美元疲軟促使投資者重新評估美元資產配置。
行業表現分化,出版(1.87%)、通訊(1.52%)、航空航天(1.43%)因受對等關稅影響小,表現穩健。製紙(-3.40%)、能源(-2.93%)、消費品(-2.80%)因成本上升與需求預期下降疲弱。
能源行業因對等關稅推高原材料成本,全球需求放緩壓縮利潤;消費品行業因通膨壓力削弱購買力承壓。台灣投資者需謹慎配置受對等關稅影響大的行業。
違約風險與信用展望
4月高收益債券違約率從0.28%升至0.31%,新增一宗公益企業違約,金額8億美元。違約率遠低於1997-2025年均值(1.5%),顯示信用風險可控。 對等關稅對貿易相關行業壓力可能顯現,但政策軟化降低違約率大幅上升風險。企業正調整供應鏈,台灣投資者應關注違約率變化,確保投資組合穩健。
信用風險與經濟成長相關。若對等關稅軟化,美國經濟可避免衰退,支撐低等級企業償債能力。若貿易緊張升溫,特別對中國大陸的高關稅維持,高負債企業壓力增大。 國內投資者需關注能源、消費品等高風險行業,優先選BB等級及以上債券,降低信用風險敞口,並注意美元貶值對回報影響。
台灣投資者的應對策略
美元自2025年初貶值約10%,對台灣投資者構成顯著匯率損失風險。市場對川普政策不確定性的恐慌加劇美元波動,建議分散投資至歐元、日圓資產或黃金,對沖美元疲軟。投資非美元計價的高收益債券,如亞洲或歐洲市場,分散貨幣風險。
川普政策不確定性高,建議聚焦通訊、出版等受對等關稅影響小的行業,選擇BB等級及以上債券,降低違約風險。避免過度暴露於能源、消費品等高風險行業,定期檢視組合。
為應對川普政策反覆及市場心理波動,可用外匯遠期合約或選擇權對沖美元貶值風險,參考機構投資者增加外匯避險操作。利率掉期合約可鎖定債券收益,降低利率波動影響。
建議關注美國貿易談判、聯儲利率決策及通膨數據。5月8日英美通商談判與5月12日美中關稅降低顯示政策軟化,市場利多。利用財經平台,及時調整策略,緩解心理恐慌影響。
未來市場展望
美國聯準會 (Fed) 主席鮑爾/Fed)網站
川普對等關稅政策自4月9日起軟化,5月8日英美汽車關稅降至10%,5月12日美中關稅分別降至30%與10%,緩解全球經濟衰退擔憂,高收益債券市場回穩。
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2025年底利率從4.50%降至4.00%,反映通膨與成長預期改善。台灣投資者可利用政策緩和期增配高收益債券,但需警惕川普政策不確定性及美國鉅額國債到期壓力。
高收益債券殖利率7.91%具投資價值,相較歷史均值利差(5.40%)有吸引力。台灣投資者可關注通訊、出版,謹慎配置能源、消費品,分散投資與動態調整是關鍵。
台幣升值壓力可能持續,影響出口競爭力。投資者需靈活應對貨幣與政策風險,密切監測美國國債到期與海湖莊園協議進展,確保資產保值。
結語
美國高收益債券市場在2025年4月對等關稅風暴中震盪,美元疲軟與川普政策不確定性為國內投資者帶來挑戰。透過分散投資、聚焦抗壓行業、運用衍生工具及監測政策,投資者可在動盪中尋求機會。未來,對等關稅走向、經濟數據與貨幣政策將主導市場,國內投資者需保持靈活,以穩健策略平衡高回報與風險,確保資產增值。
※作者註:本文所提供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見解,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讀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策之前,應自行評估相關風險,並尋求專業意見。作者對於因使用本文內容而導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不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