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美國智庫的內戰

川普2月初發表國情咨文後,民調上升了10%左右,顯然川普發動貿易戰爭抗擊中國,獲得民意普遍支持。隔天,五位友台的共和黨參議員賈德納、魯比歐、克魯茲、柯頓、柯寧,聯合寫信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希望可以正式邀請蔡英文總統到國會演說,信中表示應該對美國堅實的盟友,給於鼓勵激賞,沒料到一個簡單的建議案,卻引發一場文字論戰,小英總統尚未成行,國民黨剛剛失去92騙票機制、驚魂未定,一看美台關係越來越好,竟然翻臉不認,抨擊民進黨企圖利用拉抬美台關係,提升民調,卻陷台灣於險境。這種說法,和中國國台辦一模一樣,沒想到醜話剛出口,國民黨一個太陽朱立倫,已經為了競逐大位,赴美探路,意思就是國民黨走親美路線可以,民進黨表現親美,就會引起老共不高興,這是國民黨典型的雙種標準,而華府智庫的中國通,也為了這個議題,再度為台灣問題引發論戰。

美國智庫歷史最早是1910年卡內基創辦的和平基金會,已經過了百年。二戰之後,越來越多美國企業家也加入出錢創辦智庫行列,如今智庫不只是美國從政人員的訓練場所,更能左右美國政府的政策走向。根據統計:全世界大約有6500個智庫,60%集中在歐美國家,單單華府就有400個智庫,但是每一個智庫在美國政界的影響力不同,有些智庫是私人經營,專門對國內法案遊說建議,有些是國家智庫,涉及國際外交,例如「蘭德公司」是美國中情局外圍,接受國家補助,超過90%的智庫,必須靠著募款才能存活下去。通常智庫會打著中立旗號,但是難免會受到捐贈者金錢左右,這也是近年來,美國智庫出現被紅色中國勢力滲透的原因。

這次事件中,首先發難的卜睿哲,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東亞所,目前是布魯金斯研究中心的資深研究員。布魯金斯研究中心、東北亞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卜睿哲,有關中國政策的主導者,他比較有名的著作《未知的海峽:兩岸關係的未來》。另一位研究員李成的專門項目在日本經濟政策。布魯金斯工作人員270位、研究員100多位,人力精簡影響卻很大。

卜睿哲曾經在1993年被延攬進入美國國家情報局,1997年出任在台協會理事長,算是一位「知台派」,曾經促成李登輝到康乃爾大學演說,卜睿哲的公開信坦言:他不樂意見到裴洛西發出邀請函給台灣,認為此舉愛台灣,反而害了台灣,而且對喜樂島的主張鬆綁公投法,也批評很多。卜睿哲認為,台灣現行更嚴格的公投門檻,對公投法設限,關係國家安危,反而是一件好事,意思就是反對台灣公投獨立,即便是防禦性公投也不接受,措辭相當激烈。但是,隨後美國在台協會根據此事件,發表談話說「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反對和不支持,兩種用詞顯然不同。

華府2月13日另外一個知名智庫「亞洲協會」也剛剛對華府提出「修正路線:邁向永續有效的對華政策」,「亞洲智庫」是洛克菲勒於1956年建立,目前負責中國政策的執行者是夏偉,夏偉認為邀訪蔡英文赴美演說具有很高的象徵性意義,但是可能會給台灣帶來更大壓力。夏偉的說詞比較含蓄,也不去干涉或批判美國民意代表的職權,對裴洛西而言,眾議院是否發出邀請函?小英是否會接受?仍然是未定之天。

布魯金斯學會被視為對華府政策影響最大的智庫,根據統計,戰後美國外交政策擬定和執行,已經回到白宮手上,國務院很少插手,在這種情況下,布魯金斯的研究建議,歷年來能被白宮接受者高達50%,其中最有名的就是1948年主導戰後歐洲復原的「馬歇爾計畫」。布魯金斯學會成立和卡內基基金會有關,1910年卡內基基金會成立,1916年聖路易斯企業家布魯金斯創辦政治研究中心,1922年卡內基成立經濟研究中心,1927年這兩個研究中心合併後,變成「布魯金斯學會」。2006年布魯金斯學會和中國清華大學合作,成立中國政策中心,當時在清大教書的約翰桑頓,加入中國政策中心,所以就用約翰桑頓的名稱為中國中心命名。約翰桑頓曾經擔任高盛集團總執行長,2003年離職後進入中國清華大學擔任教職,桑頓捨去千萬美金的高年薪,寧願到中國教書,曾經引起很多人好奇,甚至有人稱他是呂不韋。

倒是學界和前政府官員,對這件美國眾議院邀請蔡總統事情卻表達支持,例如前國防部中國事務局的包士可,維吉尼亞大學的台灣歷史教授韋傑理,他們認為中國已經不遵守美中外交關係三個公報,正在用各種手段武力恫嚇,或者利用代理機構媒體滲透,或第五縱隊潛伏,正在改變台海現狀,直接威脅台灣社會安定,並引起周邊國家緊張,所以美國應該有所作為,嚇阻中國的盲目激進戰略,邀訪蔡英文總統的時機已經來到。

布魯金斯研究中心長期接受華為補助

美國智庫為了台灣問題引發爭論,這一次並非首次,2011年「外交政策」雜誌一篇「棄台論」的文章,引發一場大辯論,這場大辯論的現場在華府「威爾遜中心」,所有大咖的華府智庫全部到場,主題就是「美國是否應該拋棄台灣?」,為期三天大辯論下來,雙方各有立場,最後也是沒有定論,但是,從智庫發言內容可以看出智庫所佔據的政治光譜所在。

多數研究美國智庫的學者,把美國智庫分成保守派和自由派,如果以創辦者的最早原始動機來看,保守派支持的智庫,占了市場3分之2,另外有3分之1是自由派,而保守派又被稱為擁護共和黨居多,自由派是擁護民主黨居多,例如金融巨子索羅斯的「開放社會基金會」理念上反共,卻長期支持民主黨,而布魯金斯也自稱屬於保守派陣營。1970年代,「紐約時報」和「布魯金斯」的立場,也曾經被質疑不夠中立,立場有偏見,因此刻意聘請共和黨的政治人物加入領導行列,藉以平衡外界觀感。

2012年,華盛頓郵報曾經以民意調查方法,對所有智庫打分數,如果以光譜最遠的保守派1分計算,到自由派的100分來看,民調顯示:布魯金斯學會的評價落在53.3分,所謂中立50分來看,布魯金斯落在中間,但是卻偏向自由派,也因此歐巴馬執政時代從布魯金斯延攬了30位政務官,從該智庫的文章中,可以嗅出一股親中的味道。去年12月美國政府對中國華為痛下殺手的時候,「華盛頓郵報」曾經揭露,布魯金斯研究中心長期接受華為的補助,此事也令布魯金斯中立立場,備受政治圈質疑。

另外一個有點染紅的學院,是甘迺迪學院,這個學院被諷刺屬於中共中央第二黨校,很多想要在外交上,政治上更上高樓的中國黨國黨官,必定要到甘迺迪學院受訓一番,該校是理解美國政治和普世價值的場所,但是到目前為止,經過美國民主海浪洗禮的共黨幹部或留學生,卻很少羨慕並學習民主,實在奇怪。

2月14日,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嘉保分校舉辦學生會會長選舉,一位主張西藏獨立的拉莫當選會長,另一位台灣籍學生當選副會長,許多中國學生當場崩潰,還聯署要罷免這兩位學生,這種中國留學西方國家學生,既不尊重民主體制的選舉,卻還要到民主國家讀書,也難怪川普總統會說:「這些中國學生基本上都是間諜」,我卻想說,花了錢不讀書,根本是出來亂的。

美中貿易戰爭已經進入最後階段,台灣腳色當然更剛尬,所謂危機卻是轉機,好機會也可能變成危機,假設:美國國會如果敢打出這張邀請牌,那麼蔡總統應該如何接招?去或不去?這件事正在考驗民進黨政府的智慧,這張國會邀請函,雖然不是鴻門宴,卻是一張民主自由加盟卡,如果小英選錯了,勢必對2020年大選,帶來深刻的衝擊和影響。想想看:目前跑美國還在探路的太陽,如何和已經站在美國國會殿堂演說的候選人競爭呢?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