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選擇的代價

時不時,就有人會對我說:「很羨慕你可以移民到美國。」我也總是坦白地說:「移民到別的國家,未必那麼美好,很辛苦的。」有人不相信,有人則驚訝,好奇的就會進一步追問,是怎麼辛苦。

移民,簡單來說,就是搬到另一個國家去生活,但,是重新開始過一個不同於過去的生活。那個重新開始,有多不容易,想想,心都會一陣酸地揪了起來。

身為台灣人,若非移民中國,要移民,就要學習新語言,方能進入那個國家的社會,工作、交友、認識文化習俗,產生歸屬感。不過,如果住在像紐約這樣大城市裡的中國城,還真可以過著幾乎不必使用英文的生活;在社區裡找到一份工作,到中國超市買熟悉的蔬果、米麵、零食,回到家裡,打開華語電視台,邊吃義美小泡芙或北海鱈魚香絲,邊看台灣新聞,或者,開電腦上網看台灣電視節目,選擇更多。若是生病了,則可以在社區裡的診所看醫生,用華語和華人醫師溝通。但是,如果要過這樣的生活,那麼,為什麼要移民呢?

與先生結婚時,我的英文沒有很爛,但也不能說好,所以我常會焦慮,也會感到挫折,因為,在台灣時,一直從事溝通相關的工作,適切與確切的表達,對我很重要。因此,當與先生有爭執的時候,那種無法流暢把話說清楚之嘔的感覺,經常讓我既生氣又悲傷。請試想,如果只是在家和先生溝通有挫折,就如此難過,那麼,外出去工作呢?還有,那樣的英語程度,能夠繼續從事我喜歡的親職教育或兒童教育工作嗎?

好吧,就勇敢走出去吧,但,要先拿到被認證的學歷和執照,也就是說,要重新回到學校讀書和考試。然,要進學校,就要先考托福,為考托福,我進了語言學校提升英文程度。最後,我是進了教育研究所,但是,最後並沒有拿到學位就休學了。雖然學業成績好,但非屬資質聰穎的我,以不夠好的英文程度去讀書,讀得非常辛苦。而且,我不是專職的學生,是位年過三十好幾、有家庭的人,有家務要操持,有婚姻生活要經營。更是,知道有漫長的讀書考試歲月,但看不到結束的盡頭,所以心裡很抗拒。然,決定不要再次經歷如過往準備聯考的痛苦焦慮後,則陷入質疑自己的能力和毅力的自卑憂鬱中。

只求生存無法實現自我的痛苦

在美國,不知道有多少移民者,都有這樣相類似的經驗。根據2017年3月27日《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的一篇報導〈Skilled immigrants often struggle to put degrees, credentials to use in U.S.〉,因為語言能力和學歷執照認證的關係,約有兩百萬高學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移民者和難民,在美國從事低技術的工作 (Low-skilled job) 。我曾與一位眼科醫師的助理聊天,他忍不住地告訴我,在孟加拉,他可是一位醫師啊。他的落寞與失落頓時傾洩,連我都隨之抑鬱,因為,我懂,當一個人只能求生存,不能再追求自我實現,有多痛苦。

不過,我仍是屬於比較幸運的移民者。我不像是1945年以後,從中國逃到台灣來的中國人,是無奈被迫,是流亡。我是因為愛,和一位美國人結婚,是自由的決定,移居到美國。心情上,是興奮、歡喜和有些許的不安,而不是驚慌、痛苦和悲傷。也因此,我珍惜這個意外的人生機會,想要體驗認識美國社會的生活文化。而且,我有強大的社會支持資源,有美國親友可幫助我認識美國社會和處理生活上的問題,或者,在我被人欺負的時候,他們會全力護衛我,幫我討回公道。換言之,我可以慢慢地和安心地適應新生活,養成獨立自主的能力。

儘管如此,美國沒有可以和台灣相匹比的美食小吃,要吃,就自己學習動手做。可是,大雞排做不出來,想做大腸麵線,但買不到紅麵線,要學做肉圓,但沒有台灣竹筍可以買...。於是。只能每年回台灣吃一次,又因為歸鄉的時候都在秋季,所以從此沒再吃過荔枝和龍眼。

或者,美國沒有和台灣一樣美好而方便的健保和醫療系統。美國媽媽膝蓋痛,等了兩個多月才看到醫生,醫師診治無效,換位醫師看看,再等兩個月,發現其實是髖關節出問題,再等了三、四個月,才開刀;先生想檢查眼睛,因為超過一年沒去看他的家庭醫師,所以拿不到轉診單去看眼科醫師,如果要看,就要自付全額,約美金200塊,或者,先付費看家庭醫師(30塊美金),拿到轉診單後,再去看眼科醫師(50塊美金);我去看牙醫,因為我們的醫療保險不含看牙醫,所以要自費,基本檢查(含全口X光照)和洗牙,約200塊美金。

既然在美國看牙這麼貴,很多移民美國的人,就會回台灣看牙,我也不例外。但是,自從搬到紐約後,我就停保台灣健保,也沒有復保過,我與先生都以自費方式去看牙。不知道是不是我們的牙醫對我們比較好,檢查洗牙,一個人500塊台幣,補牙,200元,和美國的天價相比(250美金),先生與我是那麼地感恩,所以有一、兩次牙醫要給我們減價,我都跟他說不可以。去年回台灣,因為身體突然不適,跑去看醫生,自付金額為台幣1200元,比在美國看專科醫師的50塊美金還便宜,還可以當天現場掛號,所以,我真不懂,為什麼那些從國外跑回來看醫生的人要那樣佔台灣便宜,自費多付一點不行嗎?尤其,台灣的醫療水準和美國是可以平起平坐的,不是更該呵護珍惜?

人要為所作選擇付出代價

所以,究竟為什麼要移民呢 ?台灣也是民主自由的呀!在台灣,可以過得更舒服愜意,不是嗎?台灣的好,今年82歲的法學專家邵子平先生一定很清楚,要不然不會歡喜入籍中華人民共和國後,憤怒被取消台灣戶籍,跳腳在意不能使用台灣健保、不能領退休金、不能選舉投票。不過,除非是難民移民,移民入籍一個國家,都是個人的自由意志之選擇。人生中,對於所作選擇要付出的代價,難道不是要一肩扛起的嗎?怎能什麼都要,但不要代價。

Pryce,是我先生的姓氏。這個古老的愛爾蘭人姓氏,原本來自威爾斯 (Welsh)。後來轉變成Price,因為會看起來比較像英國人的姓氏。Price這個姓氏的意思為「熱心的兒子」 (son of enthusiasm) ,不過,在一般英文單字使用上,price則是價錢、行情、代價的意思。因為這個緣故,我的先生在小時候,常被同學朋友開玩笑,叫他「價格標籤」 (price tag) 。更過分的,就對他說:「你值多少錢?」 (What is your price?) 我的先生總是很霸氣地說:「是你付不起的價錢!」(The price is more than you can afford!)

對於邵子平老先生入籍中國,劉樂妍有了評論,覺得他應該拿居住證,而不應該拿身分證,拿錯了,因為邵老先生年紀很大了,很需要健康的保險。看來,不只邵子平老先生擔不起他所作選擇要付出的代價(Can’t pay the price) ,連投共同志都覺得他算計錯誤。

一直以來,我憤怒、難忍這些賣台叛國者像嘲笑我先生「你值多少錢」的同學朋友,看賤台灣,說是又老又窮的鬼島。終於,在身份認同與移民這個議題上,他們之中,有人踢到鐵板,就像有一回,一位高大的六年級男生,又那樣地一直嘲笑我的先生:「你值多少錢?」四年級的先生給了他警告後,他仍繼續嘲弄,結果,他被打倒在地。回到教室,老師問起,臉上有傷的他說,他在廁所裡跌倒。

台灣,就該如此剛強堅定地捍衛公平正義,不然,我們也將擔負不起某些代價。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