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側記》意外的國父?強人身後:經國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已故前總統蔣經國是個擁有複雜面向的政治領袖,在國民黨、民進黨、共產黨的眼中,各有不同的形象展現與轉變。

在藍營眼中,蔣經國的遺產,宛若傳說中金銀島的秘寶,內部爭相搶奪,得秘寶者成共主。前總統馬英九、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皆以蔣經國的貼身秘書與傳人自居;前新北市長朱立倫聲稱追隨蔣經國路線;前高雄市長韓國瑜自稱「庶民蔣經國」;前黨主席洪秀柱說要學習蔣經國「傾聽人民的聲音」,共同緬懷蔣經國那一段回不去的黃金歲月。

自1972年擔任行政院長開始,蔣經國會突然現身在大街小巷的攤商,展現「廉政親民」形象。他對公務人員要求很嚴格,吃飯推行梅花餐(5菜1湯)、婚宴不得超過10桌、不得出入不正當場所等,「廉潔」形象在那個年代讓民眾耳目一新。隔年,小蔣更提出至今影響台灣經濟發展甚深的「十大建設」。

(延伸閱讀:專訪》獨裁者還是經濟總舵手?林孝庭:思考轉型正義,莫忘蔣經國貢獻

國民黨觀點:值得爭搶的金銀島秘寶

第一個搶到「秘寶」的人是宋楚瑜。宋楚瑜當過蔣經國的英文秘書,1994年選上台灣省長後,仿效蔣經國「民胞物與」的風格;宋楚瑜曾說,應學習到「人民的小事,就是政府的大事」,蔣經國公館牆壁上掛有許多字,其中最多是「忍」字。

不料,前總統李登輝「凍省」架空宋楚瑜權力,並提拔前副總統連戰,讓連宋之間的矛盾加深。因此,2000年在國民黨分裂,加上「興票案」的襲擊的強況下,宋楚瑜意外落馬,由前總統陳水扁登上大位。宋楚瑜憾恨下組成親民黨,準備4年後奪回權力。沒想到這一走就是20年,選了5次總統外加1次台北市長,總統之夢卻漸行漸遠。

左起前總統李登輝、宋楚瑜、連戰。(新新聞資料照)
左起前總統李登輝、宋楚瑜、連戰。(新新聞資料照)

前總統李登輝(右起)、前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前副總統連戰。(新新聞資料照)

第二個搶到遺產秘寶的是馬英九。馬跟宋同樣出身英文秘書,向蔣經國學習「廉政親民」功夫,後來馬英九學到「廉政」、宋楚瑜習得「親民」,各得一招半式。馬英九的運氣比宋楚瑜好很多,1998年他以溫和清新的形象,擊敗了陳水扁當上台北市長,從此成為藍營共主,一路登上總統大位。

馬英九每年一定會到慈湖謁陵,象徵傳承蔣經國的「遺志」。不過馬沒有學到蔣經國的「親民」,晚期馬政府內憂外患,內部出現馬王政爭,又因《兩岸服貿協議》而引發太陽花學運;這些危機突顯馬英九溫和有餘但魄力不足,終於導致2014年到2016年的選情崩盤,拱手讓出政權給民進黨。

總統馬英九至慈湖謁陵。(顏麟宇攝)
總統馬英九至慈湖謁陵。(顏麟宇攝)

2017年,前總統馬英九至慈湖謁陵。(資料照,顏麟宇攝)

2019年,韓國瑜參選總統打出庶民形象,自稱「庶民蔣經國」,而韓粉強力相挺的原因,就是韓如同接地氣、貼近庶民的蔣經國。而朱立倫最近則成立「朱立倫倡議」網站,強調會永遠和民眾在一起,對外親美反共,對內大量培育優秀青年,要走「清廉、勤政、愛民」的蔣經國路線。

民進黨觀點:從獨裁者到台獨「國父」

接下蔣經國執政權柄的李登輝,為推動民主化與地方派系與財團結盟,形成派系政治與金權政治,愛跟政商名流打高爾夫球。但李登輝對蔣經國從無惡言,他曾多次說過,如果不是蔣經國打下了基礎,繼任者就很難在台灣推行民主制度。

陳水扁執政首次政黨輪替,大力推動「去蔣化」風潮。介壽館牌匾改為總統府、介壽路改為凱達格蘭大道,中正國際機場改名為台灣桃園國際機場、中正紀念堂改名為台灣民主紀念館、「大中至正」牌樓改名「自由廣場」。陳水扁政府還要原在桃園慈湖的兩蔣移靈,安奉在五指山公墓,但蔣家意見分歧最終未果;蔣家更擔心兩蔣日記可能不保,因此在2004年把兩蔣日記送到美國史丹佛大學暫存。

因為蔣經國的執政團隊清廉刻苦自持,為台灣奠下雄厚經濟基礎,特別是晚年加速推進民主化,為台灣政治留下長治久安基礎。陳水扁深知小蔣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把「去蔣化」只限縮在蔣介石,而不及蔣經國,但也引不起廣大民眾共鳴;扁連任後走「一邊一國」路線,但他的政治危機同時陸續引爆,最終遭到民意反撲。

中正紀念堂,儀隊(AP)
中正紀念堂,儀隊(AP)

前總統陳水扁執政後,力推「去蔣化」。圖為「中正紀念堂」。(資料照,美聯社)

綠營眼中的蔣經國很複雜,既是情報頭子,也是民主推手。蔣經國利用警總鎮壓異議分子,例如中壢事件、美麗島事件、陳文成命案、林宅血案等對;但小蔣晚年又開放黨禁、報禁,也才有後來的民進黨。

中央研究院政治學者吳乃德於2003年一篇〈回憶蔣經國、懷念蔣經國〉論文,挑戰西方研究者常用「威權統治」,直指蔣經國是「獨裁者」。吳乃德認為,蔣經國統治台灣近40年,可是相較於其他的獨裁者,他的真實面貌很少被了解;而獨裁者的日記都是為了政治宣傳。文中還指蔣經國「從不讀嚴肅的著作」。

「中華民國台灣」

繼李登輝的「中華民國在台灣」和陳水扁的「中華民國是台灣」之後,蔡英文在2018年首度提及「中華民國台灣」,把過去「中華民國(台灣)」中的括號拿掉,加強台灣的象徵意涵。民間史學者汪浩比蔡英文走得更遠,蔡英文只提出「中華民國台灣」這個名詞,汪浩為「中華民國台灣」充實歷史論據與理論基礎。

汪浩在《意外的國父》書中的「國父們」,即是戰後台灣的3位領導人:蔣介石、蔣經國與李登輝。蔣經國推行「反共、親美、保台」的「蔣經國路線」,力抗鄧小平「一國兩制」統戰攻勢,堅持中華民國主權獨立,將兩岸定調為地位對等,並將外交政策中心定為「確保美國忠實執行《台灣關係法》」,對內則推動「中華民國認同」與「台灣認同」合而為一。

20181010- 2018年中華民國國慶大典10日上午於總統府前舉行,總統蔡英文致詞,發表國慶講話。(簡必丞攝)
20181010- 2018年中華民國國慶大典10日上午於總統府前舉行,總統蔡英文致詞,發表國慶講話。(簡必丞攝)

2018年,總統蔡英文首度提及「中華民國台灣」。圖為2018年國慶大典。(資料照,簡必丞攝)

汪浩認為,蔣經國說「我來了台灣40年,我也是台灣人」這句話具有「深遠政治意義」,在於促進「中華民國=台灣」的認同;從這個角度,他認為蔣經國也是「意外的國父」。不過,汪浩飽受質疑的是:國父的定義是什麼?真的需要「國父」嗎?而且,真的是「意外」嗎?

共產黨觀點:從統戰對手到反腐強人

在中國共產黨的眼中,早年的蔣經國,就是那個跟在蔣介石身後亦步亦趨的小跟班,幾乎是個隱形的存在。那時的兩岸關係還處於敵對狀態,稱蔣介石為老蔣,蔣經國為小蔣,兩人共同構築「蔣家王朝」;蔣經國接班後,延續蔣家人統治的台灣政權。

中共開始重視蔣經國,與其對台政策的演變有關。廖承志、蔣經國曾經是莫斯科中山大學的同窗,關係好到晚上同蓋一件大衣睡覺,他們的父親廖仲愷、蔣介石同為國民黨元老。1982年廖承志寫給蔣經國一封公開信,以「經國吾弟」稱呼,先表達「瞬逾36載」的思念,最後引述魯迅名句「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勸說其「共圖振興中華之大業」。

2012年,中共十八大召開,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上台推動「簡約風」,祭出重拳反腐,聲稱老虎、蒼蠅一起打,多名高官中箭落馬。中國影視出版產業也動了起來,推出一批反腐題材影視劇,在《北平無戰事》電視劇中,蔣經國以「反腐強人」現身螢光幕前,昔日的清廉、反腐、勤政形象深入人心,民間輿論曾出現一股「蔣經國熱」。

前後任總理溫家寶、李克強偏愛展現「親民」形象,都被拿來與蔣經國兩相比較。今(2021)年,蔣經國逝世33周年紀念日,中國官媒《中央電視台》特別在臉書發文緬懷,稱蔣經國讓台灣經濟快速起飛成為「亞洲四小龍」,並提到蔣經國下令結束戒嚴時期,並開放台灣人民到大陸探親,高度評價小蔣為兩岸關係解凍做出的貢獻。

傳習近平為紓解政治壓力,訂定「台灣介選計畫」。(美聯社)
傳習近平為紓解政治壓力,訂定「台灣介選計畫」。(美聯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自2012年上任以來,力推打貪,讓多隻「大虎」中劍落馬。(資料照,美聯社)

兩岸三黨對蔣經國各有不同的著重面,國民黨把蔣經國視為帶領台灣經濟起飛的總舵手,尊崇蔣經國的遺產如同金銀島的寶藏;民進黨把蔣經國視作威權時期的獨裁者,甚至有學者認為蔣經國是「意外的國父」;共產黨則肯定蔣經國開放大陸探親以及昔日上海反腐打虎的形象。

即便33年過去,蔣經國的歷史定位尚未蓋棺論定,他執政時期的功過依然有極大爭議,感念蔣經國的人繼續緬懷他,對蔣經國不滿的人依舊對他敵意難消。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專訪》獨裁者還是經濟總舵手?林孝庭:思考轉型正義,莫忘蔣經國貢獻
相關報導》 林孝庭專文:自嘆何其不幸,228後無端捲入人事爭議的蔣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