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德國衛生專家: 中國走上了他國的防疫之路

德國之聲:中國政府今天(12月7日)公布了新冠防疫的“新十條”規定,包括不再進行全員核酸檢測,減少檢測範圍和頻次,不搞大範圍封控,允許居家隔離而不必集中隔離等。作為公共衛生專家,您看到這樣放松限制的變化有何感想?

澤布:可以說,中國現在走上了一條很多其他國家早已走過的路。您提到的這些措施是適合中國目前情況的。當然不能一下子放棄所有的防疫措施,比如像我們在歐洲國家甚至在討論取消隔離義務等。中國與我們不同的情況是,居民中的大部分人還沒有感染過新冠病毒。在此背景下,放松限制是會帶來一些問題的。

中國現在的出發點是,認為奧密克戎變異株在重症、死亡率等方面的後果不那麼可怕。在居民已建立起免疫保護的地方是這樣的,比如已多次注射疫苗、打過加強針或感染過病毒,而不是說奧密克戎本身變得多弱。在中國,很多人沒有接觸過新冠病毒,因此整體的免疫能力可能不如在其他國家。

德國之聲:新計劃中的一點是提高老年人接種疫苗的速度和比例。老年人接種比例不夠高是中國令人擔心的一個情況。對這個群體來說,現在逐步放開是否意味著感染風險增高?

澤布:這一點非常重要。加快老年人和有基礎病人群的接種步伐,對能否建立免疫保護非常關鍵。中國有能力做這件事,尤其是提高加強針的接種比例,這項功課一定要做好,而且希望能盡快。因為對老人、有呼吸道和循環系統疾病的人來說,感染新冠有可能造成嚴重後果、引起重症乃至死亡。中國的這個風險目前是高於其他國家。

德國之聲:中國官方現在向民眾傳遞的一個信息是,奧密克戎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麼可怕。但按我理解,您認為在中國不能這樣說?

澤布:奧密克戎的傳染性很強,能夠快速傳播。當它在一個很多人已經打過疫苗、感染或多次感染過的群體中傳播,據現在的觀察症狀相對輕微,但前提是患者打過疫苗或已經感染過。而中國的情況不是這樣,因此奧密克戎在中國有可能仍是一種危險的病毒,盡管它本身的致病性可能略有降低。以香港為例,我們可以看到,那一波奧密克戎疫情在很短時間內導致了很多重症。中國領導層肯定了解可能會出現這種風險,因此,這對決策者和醫療系統將是一個考驗。

德國之聲:中國現在計劃減少核酸檢測,同時放松防疫限制。這樣的話,是不是有越來越多的感染不會被發現?

澤布:是的。中國迄今的檢測方式最大化地檢出了感染者,但長期來看這種方式意義不大,也不可能一直堅持下去。因此減少核酸檢測、有針對性的檢測是更恰當的,例如在特定場合、對特定人群、老年人進行檢測。長期、反復的全民檢測、到任何地方都要求陰性檢測結果,確實是有些誇張的,況且也要考慮經濟因素。

可能會出現的情況是,一些感染者發現不了。中國會出現更多的感染,基於目前的變異株我無法設想會有另一種情況。因此重要的是讓民眾了解,什麼情況下應該去做檢測、什麼時候應該自我隔離,同時重點檢測高風險的人群。

德國之聲:您曾經提到過,如果新冠病毒在中國傳播失控,有可能在那裡產生新的變異。為什麼?

澤布:病毒總是在不斷變異的,奧密克戎也不例外。奧密克戎迄今的變異似乎顯示這個 變種已進化得相當完善,不過這是在多數人打過疫苗或感染過的基礎上,而非面對缺乏免疫保護的人群。中國可能出現的情況是,感染數量增加,而且是在不同的人群中,病毒傳播形成新的規模和動態。如果病毒復制的基數和頻率很高,出現新變異的可能性就高,這是一種理論上的可能性。因此,疫情監控很重要。通過對感染病例至少是抽樣性質的病毒基因測序,以及時發現可能出現的新的變異株,這將是一項重要的任務。

德國之聲:總體看中國疫情未來的發展,現在最讓您感到擔心的是什麼?

澤布:對年輕的、60歲以下、基本健康的民眾,我並不擔心。他們中的多數人或許日後會感染新冠病毒,但絕大多數人症狀不會嚴重,會自愈。和在世界其他國家一樣,真正令人擔心的是被定義為感染可能導致重症的高風險人群,包括老年人、有某些嚴重基礎病——比如循環系統疾病——的人。在中國,現在應該特別關注這些人。鑑於防疫策略的改變,可以預見中國會出現更多的感染,因此應該重點保護這些人不蒙受嚴重的危害。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