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范逸臣「每天扛大體」看淡死亡:死去的人沒有感受,你只能跟自己和解

記者簡子喬/專訪

范逸臣在全民大劇團舞台劇《你好,我是接體員》中,飾演每天都負責扛大體的接體員,雖說不用實際走一遭殯儀館、親自體驗殯葬業者處理大體的日常,但也在排練過程中,學習到許多特殊用語,比如墜樓的亡者暱稱為「小飛俠」,屍體腐敗的叫「綠巨人」,除了讓聊到話題時恐懼感降低,同時也是讓此份工作、增添了些輕鬆的成分:「嚴肅的死亡議題,對他們來說可能是日常,有淚也會有笑。」

《你好,我是接體員》范逸臣。(圖/非凡娛樂)
《你好,我是接體員》范逸臣。(圖/非凡娛樂)

越是貼近死亡,越是明白珍惜當下之可貴,「珍惜現在,活在當下」這個道理人人都懂,卻也人人都難以實踐。回想起12年前的電影《海角七號》,當中演員茂伯林宗仁、馬如龍、吳朋奉在這些年相繼離世,每每都讓范逸臣難以接受:「很多人常說『明天再說吧、下週再回家吧』,但如果你有明天、對方卻沒有呢?我只希望自己有快速復原的能力。」

《你好,我是接體員》范逸臣。(圖/非凡娛樂)
《你好,我是接體員》范逸臣。(圖/非凡娛樂)

對於死前最想做的一件事,他沒有特別想過,與其追逐著完成夢想,更認為做好眼前所要做的事、就已足矣:「不是說有夢想不好,但夢想有時候會阻擋你眼前要做的事情,人的夢想有時候會有點遙不可及,也許過程中會損失更多。」任何事情都要取捨,對范逸臣而言,好好的過完眼前的每一天、每一個當下,哪怕只是吃一頓飯、打個電話和家人問一句『你好嗎?』都是生命最好的交待。

《你好,我是接體員》范逸臣。(圖/非凡娛樂)
《你好,我是接體員》范逸臣。(圖/非凡娛樂)

死亡的議題,范逸臣透露和擔任急診室醫師的親哥哥學了不少,此次飾演的角色接體員,某程度上來說與急診室醫生有些相似:「就他科學上的解釋,人死了就是死了,更多要安慰的是活著的人,急診室的醫生在面對不幸救不回來的病患,怎麼跟家屬溝通,就變成醫生很重要的工作。」接體員雖說表面看似是為亡者進行服務,但更多的是在過程中讓被留下的家屬學會如何放下:「死去的人沒有感受,說好聽一點,這些儀式是讓死的人好好走,但其實應該是讓活著的人、怎麼看著他們好好的走。」人生很多事情是和解不了的,有的時候,你只能跟自己和解。

《你好,我是接體員》范逸臣。(圖/非凡娛樂)
《你好,我是接體員》范逸臣。(圖/非凡娛樂)

在接演《你好,我是接體員》前,范逸臣的確猶豫過,在台灣風俗民情下,「死亡」題材是否會無法在娛樂環境被公開談論,但詳閱故事後,發現劇情並非全然的悲傷,死者與家人間的羈絆是笑淚交織的感動:「其實這就是一個溫馨的提醒,我們也不強調你看完以後要知道什麼,但你看完以後,就都知道了。」聊了無數送走別人的話題,被問到是否有想過自己離開時的模樣?范逸臣只希望自己屆時已沒有牽掛,但灑脫地表示倒也沒有特別想說的:「可能就只會想說⋯再給我一杯啤酒!」甚至哭笑不得地認為,男生可能真沒辦法對這些事情作出假設:「這很像在問,兩個人掉到水裡要救誰⋯哇,我會先把水喝完!」

「你好,我是接體員」12月18日至20日於國父紀念館演出,售票洽兩廳院售票系統。

《你好,我是接體員》范逸臣。(圖/非凡娛樂)
《你好,我是接體員》范逸臣。(圖/非凡娛樂)
《你好,我是接體員》范逸臣。(圖/非凡娛樂)
《你好,我是接體員》范逸臣。(圖/非凡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