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黑面琵鷺用嘴打架!「築巢搶建材」有趣互動被記錄

紀錄片提到太陽能光電板設置影響鳥類棲地問題。(圖/非凡娛樂)
紀錄片提到太陽能光電板設置影響鳥類棲地問題。(圖/非凡娛樂)

記者潘鈺楨/專訪

生態紀錄片《老鷹想飛》、《尋找神話之鳥》導演梁皆得,推出最新作品《守護黑面琵鷺》,電影上映前包場票房就破百萬,比起前兩部,接受Yahoo奇摩名人娛樂專訪時他坦言這次感受到民眾反應比較熱烈,更多人開始關心生態議題,「開始有不是同溫層的人關注,野生的鳥在野外,如果有人類的關心,會比較好生存」。

事實上拍攝鳥類影片,不單是想記錄身影,最想留下的是鳥類各種特殊的行為,想拍到黑面琵鷺不難,但要拍到有趣的畫面要花很多時間。紀錄片中收錄了黑面琵鷺生活中許多有趣的互動,像是繁殖期築巢時因「建材」搶手,比較年輕的黑面琵鷺可能會直接開搶,鎖定年紀較大的同伴、或其他鳥類辛苦搜集到的素材,雙方為此「大打出嘴」,用招牌長喙互啄,翅膀激烈拍動,直到一方善罷甘休才會休兵。覓食也會發生爭吵情形,看到同伴抓到魚,或是鄰居大白鷺嘴裡叼著魚,心生羨慕的黑面琵鷺就會出現惡霸的掠食行為。

《守護黑面琵鷺》記錄時間長達30年。(圖/非凡娛樂)
《守護黑面琵鷺》記錄時間長達30年。(圖/非凡娛樂)

鳥群之間有不少有趣互動,但與人類始終相敬如賓。雖然這幾年情況有改善,漸漸沒那麼怕人,「以前看到人老遠就飛走,現在可能因為長期沒受到攻擊,人類靠近一點沒關係,所以像是拍黑面琵鷺,可以靠近到三、四公尺的地方鳥都不會飛走,應該是有感受到人類和善的狀態」。

2015年的《老鷹想飛》上映後帶來不少回饋,梁皆得感受到環境保護議題被重視,像是農田使用農藥與老鼠藥、導致其他動物二次中毒的問題,現在都已經加強宣導,「過去政府會發放老鼠藥,現在政策都變了,比較毒的農藥、除草劑都陸續禁止了」,讓他備感欣慰。

導演梁皆得推出最新作品《守護黑面琵鷺》。(圖/非凡娛樂)
導演梁皆得推出最新作品《守護黑面琵鷺》。(圖/非凡娛樂)

這次《守護黑面琵鷺》則是帶出太陽能光電板設置位置問題。黑面琵鷺數量越來越多,從六百隻到超過六千隻,需要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大,但棲地卻越來越少。他本身主張反核,贊成使用太陽能發電,但認為如果設置在生態敏感區,對野生鳥類生存會造成很大影響,「不知道能不能想一些其他方式,有看過韓國將光電板架設在高速公路馬路上,面積夠大,不用去爭地」。

除了黑面琵鷺,台灣還有許多鳥類值得關注。他規劃拍攝「跨越海洋的飛翔」四部曲,聚焦四種會出現在台灣的夏候鳥和冬候鳥,《尋找神話之鳥》、《守護黑面琵鷺》是前兩部,後續還有八色鳥與灰面鷲,只不過目前還沒找到企業幫忙讓影片得以問世。這兩種鳥類他已記錄許久,像是灰面鷲早從1992年前就開始拍攝。目前要等《黑面琵鷺》的宣傳告一段落,今年年底明年初再去尋找贊助資源,他笑嘆:「找贊助比拍鳥還要難,不是擅長的事,所以非常難。」紀錄片《尋找神話之鳥》在台上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