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吳怡農:不選立委不是要退休!透露下一步方向「反戰、避戰前提就是備戰」

壯闊台灣聯盟理事長吳怡農日前宣布不登記參選2024立委,將全心投入「後盾計畫」。吳怡農接受《今周刊》專訪表示,中國花費不少力氣、資源以武力威脅台灣,台灣社會要做更好準備不是為了接戰、上戰場,是要嚇阻戰爭,「反戰、避戰的前提就是備戰」,唯有建立自身國防能力,才有可能落實中立與反戰。

至於未來是否不排除重返政治領域,吳怡農笑說他這次的聲明不是「退休聲明」,是要說明他接下來這段時間要為台灣國安做更多貢獻,其中「後盾計畫」就是有實質影響的事。

他強調,在國防改革上只要有機會與行政、立法部門合作,他絕對會全力以赴。

對於日前有多名學者發動反戰聲明連署,稱俄羅斯雖是俄烏戰爭主要發起戰爭之犯罪者,但挑釁主犯是美國,從犯是英國,設圈套的人比動手殺人更糟糕。

吳怡農直言,所有討論與辯論都應基於事實且符合邏輯,「期待這些學者能多看新聞、多讀歷史」。

民進黨立委初選這周開放領表登記,曾兩度參選台北市中山、北松山選區立委的吳怡農上周六(3/18)透過臉書貼文,宣布將不會登記參選立委,也不會爭取不分區立委提名,會在「壯闊台灣聯盟」全力推動《後盾計畫》,落實韌性社會的目標。

吳怡農不只兩度參選該選區區域立委,更曾任民進黨台北市黨部主委,因此其不參選聲明為北市立委選舉投下震撼彈,吳怡農這次接受今周刊專訪,本文以問答方式,完整呈現吳怡農做出此決定的起心動念、其對時事看法,以及他下一步規劃為何。

問:您兩次投入北市立委選舉,也當過北市黨部主委,投入不少心力,除了要推動後盾計畫,這次是否也是因評估選舉趨勢或勝選機率會將不如預期?

答:基於「後盾計畫」的工作、推動國家安全的初衷,我現在走不開,這也是為何這次我和大家報告我不會登記參選。

我做這次決定的唯一考量、原因就是「後盾計畫」。我們投入選舉的初衷,就是希望盡我個人微薄力量,來為台灣的國家安全努力,參選絕對是途徑之一,現在(推動後盾計畫)也是基於提升國家安全這個目標。

吳怡農宣布不參選2024年立委,要全心推動壯闊台灣聯盟的「後盾計畫」,並持續在全台各地舉辦活動培訓。

後盾計畫在做的工作,是為民防努力,要提升社會民間的準備,為任何災害做好準備,這是我現在在能力範圍內,可以為台灣安全所做最直接、最實質的事。

後盾計畫目前已做出相當成績,每個月大約有1000名民眾參與訓練,這個將會持續,而後盾計劃的下階段任務,除了訓練民眾之外,也要提高台灣的社會韌性,最重要的是要紮根,要在全國同時推動,且平時就要有志工組織存在。


這樣子的訓練才能轉換成一種能力,在台灣社會面對衝擊時,需要有人站出來幫助彼此、幫助社區,光靠軍警消是不夠的,這份工作是這麼重要,後盾計畫現在又即將邁入如此重要的下階段,我無法和同仁說我要去忙其他事情(指選舉),這必須整個團隊全心全力投入,這也是我為何這次不止宣布不會參選區域立委,也不會爭取不分區立委提名。

壯闊台灣聯盟推動「後盾計畫」,與社團法人台灣醫療救護學會合作,舉辦「全民緊急應變」基礎課程透過,為受訓的學員準備好緊急救援的能力。

我第一次投入中山、北松山選區是4年前的事,其實這一選區是民進黨的艱困選區,當初只有徵召,連初選登記都沒有,經過兩次努力,已經看到愈來愈有機會了,這也反映過去這幾年民進黨在地方的經營與努力,以及民眾對於民進黨所代表的責任政治的肯定。

我知道也相信這一次民進黨有非常大的機會可以翻轉這一選區,只要候選人覺得有幫助,我幫得上忙的地方也會盡全力支持,大選中有許多中間選民,當中間選民要選擇政黨、候選人時,民進黨的理性政治、訴求與責任政治文化,為選民所期待,所以我覺得這選區這次非常有機會。

問:未來是否仍不排除回到政治領域繼續耕耘?

答:政治涉及、影響一切的政策,我這次的聲明不是「退休聲明」,是和大家報告接下來這段時間,我要如何盡個人最大努力為台灣的國安做出更多貢獻。後盾計畫是我覺得對台灣的未來、安全有實質影響的事,而且是我們做得到且會繼續做的事。

光有民間準備是不夠的,國防改革也要繼續前進,只要有機會與行政部門、立法部門合作,一起推動讓台灣更安全,我絕對會全力以赴。

問:後盾計畫龐大且宏觀,該計畫是基於何種原因或考量,例如是在中國的威脅壓力下,因此必須儘速提升台灣的民防力量或全民國防意識?

答:國防安全不可只靠軍警消少數人,台灣軍隊只有十幾萬人,第一線負責救災、救火、救護的消防人員,在全國也只有1.5萬人,不到人口千分之一,台灣若面臨災害,可能是下一場芮氏規模7.0的地震、可能是較嚴重的颱風,或甚至是機率比較小,但後果更為嚴重的戰爭威脅或風險。


民眾必須站出來幫助彼此,台灣才有生存機會,才能降低傷亡,更理想的狀況是透過民間工作,藉由台灣做好準備展現意志,才更有機會嚇阻戰爭,避免戰爭與衝突發生。我們無法避免天災,但對於人禍,可以透過做好準備去改變、影響未來。


中國政府已經花費數十年透過武力威脅台灣,此企圖心如今搭配愈來愈高的能力,當離台灣這麼近的鄰居花這麼多力氣與資源,在建立可用武力威脅台灣的能力時,台灣民間社會當然要做更好準備,這不是為了接戰、不是為了上戰場,而是透過民間的準備、團結與組織,才更有可能持續地嚇阻戰爭,維持我們的生活方式,這是我們的目標。

壯闊台灣聯盟推動「後盾計畫」,吳怡農(中)和受訓的學員共同參與活動。

問:延伸上述話題,最近有在野黨立委與學者在宣揚、主張「不要備戰要避戰」等所謂「反戰」言論,有些人認為這是認知作戰的一環,以全民防衛角度來看,資訊、意志宣傳有何重要性?

答:宣傳與溝通都非常重要,特別是政治人物、民意代表、學者,更有義務和民眾傳達正確的觀念,看到這些輿論,我覺得非常可惜也不應該,他們明明知道不是這樣子。

所有的中立國都是反戰,如何避免戰爭的發生,就是建立自己的國防能力,才能去落實中立、反戰,國家能保護自己,是一切反戰、避戰的前提。如何可行的保護自己就是「備戰」,我們做的一切努力,不管是國防改革、民間準備,都是希望能夠避戰。

問:有學者連署「反戰聲明」,並主張俄羅斯雖是俄烏戰爭主要發起者,但挑釁主犯是美國,從犯是英國,設圈套的人比動手殺人更糟糕?

答:我會希望這些學者至少能多看看國際新聞,也多讀讀歷史,意見可以不同,但所有的討論與辯論,要基於事實與符合邏輯。


更多今周刊文章
從認為「日本人不能信任」到決定授權!東京迪士尼樂園如何成為迪士尼公司悔不當初的「最大失敗」?
ATM領現金6000元超簡單,還比郵局早7天!準備3物、認明1貼紙,開放時間、地點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