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矽光子點亮LED商機!富采攻3大光源:憑光通訊轉型,如何躋身世界Tier 1大廠?

AI時代下,高效能運算對傳輸速度及能耗有更高追求,過往經由銅導線傳遞電子訊號的方式漸面臨瓶頸。相較之下,運用光纖傳輸光子的速度更快,且較不易產生熱能,讓矽光子技術趨勢近年格外受到關注。

談到矽光子供應鏈,首波被看好受惠的多為光收發模組、測試介面、封裝等類型廠商。事實上,產生矽光子傳輸所需的「光源」領域,亦吸引化合物半導體業者搶進。

「富采一直以來都在做光和電的轉換,這是我們最在行的!」 LED大廠富采技術中心副總經理黃兆年在《數位時代》專訪說道。

面板大廠友達轉投資的富采控股,近年積極進攻車用、先進顯示、智能感測、AI光通訊等高附加價值領域,並是SEMI矽光子產業聯盟成員之一。富采由磊晶廠晶元光電、封裝模組廠隆達電子於2021年換股合作成立,今年2月並宣布,雙方將合併為單一子公司富采光電,加強整合資源、組織優化,合併基準日暫定為10月1日。

富采2024年營收新台幣243.9億元,根據TrendForce研究,其在同時具備光電半導體晶片、封裝技術能力的LED廠商中名列全球第5,也是國際產業鏈中唯一同時整合面板、LED晶片與封裝技術的業者。

富采在光通訊轉型,有何利基與策略?

光進銅退成顯學!「光源」扮演矽光子傳輸什麼角色?

回顧光通訊的發展,黃兆年說道,2000年代其實曾經有一波光通訊泡沫,那時人們認為光纖很快會取代既有的銅線,但並未如預期發生。如今AI的大量數據高速傳輸需求,讓老技術有了新的用途。

針對傳統銅線傳輸的痛點,黃兆年說道,比起傳輸速度及頻寬,功耗更是重點,「未來幾年要建100個資料中心,便要增加數10座電廠才能滿足電力需求。」

富采 Touch Taiwan 光源.jpg 圖/孫嘉君攝影
富采 Touch Taiwan 光源.jpg 圖/孫嘉君攝影

黃兆年介紹,富采聚焦於「傳輸距離由長到短」的3種光源技術,並制定出2025年至2028年的技術藍圖:

一、CW-DFB LD
首先是「CW-DFB LD」,其運用磷化銦(InP)材料開發光通高功率雷射,可涵蓋較遠的傳輸距離,適合用在資料中心內部及遠距離的光纖連接,並能作為共同封裝光學(CPO)架構的外置光源(ELS)。富采目標從2025年的70mW、至2028年提升到200mW,逐步提升輸出功率,增強光纖的連接性能。

二、VCSEL
接著是「VCSEL」,它可說是市場應用最廣泛的光源,在中距離傳輸擁有最佳的成本優勢,供應鏈較成熟、在光學整合也相對容易,適合在AI伺服器內部高速傳輸。富采從今年起陸續推出100Gbps傳輸速率產品,並持續開發新一世代的200Gbps產品。

三、Micro LED
另一方面,被視為下一代顯示技術的「Micro LED」,作為光源則適合短距離的高速傳輸應用,具有低成本、耐高溫、壽命長、功耗低等優勢。富采計畫逐步提升Micro LED的數據傳輸速度,目標從2025年的1Gbps,至2028年提升到8Gbps。

黃兆年_隆達電副總_2025_05_08_陳俊銘攝-49.jpg 圖/數位時代
黃兆年_隆達電副總_2025_05_08_陳俊銘攝-49.jpg 圖/數位時代
黃兆年_隆達電副總_2025_05_08_陳俊銘攝-52.jpg 圖/數位時代
黃兆年_隆達電副總_2025_05_08_陳俊銘攝-52.jpg 圖/數位時代

跨進AI光通製程設備不需「砍掉重練」,生態系尚有待形成

從LED行之有年的照明、顯示及背光等應用,跨足至AI光通訊,黃兆年認為,所需技術和知識大致在相同範疇內,核心製程與設備也不需大規模翻新,多能沿用原有基礎。只是需著重在如何讓傳輸效率更高、做得更小、換不同的材料等,主要挑戰則是來自產業生態系(Ecosystem)的建立與標準的形成。

黃兆年進一步說明,從VCSEL到磷化銦長波長應用的發展相對成熟,隨著高效能運算短距離高速傳輸興起,新的技術規格和產業標準仍在建立中,與過往照明、背光市場已有明確標準的情況大不相同。

他並指出,輝達(NVIDIA)和非輝達陣營,可能走向截然不同的技術路線,牽涉到不同的標準,這就端看客戶如何發揮,「我們也是純粹從光源開始,客戶要怎麼做,我們就搭配客戶的需求,(轉型)沒有想像中要跨這麼大,只是說生態系正在形成。」

國際LED大廠競逐商機,富采上下游整合強化戰力

對於富采在洽談中的業者,黃兆年舉例,一些CSP(雲端服務供應商)廠商有光源相關需求,而CSP除了自行整合各元件與模組,也會希望供應商能協助整合,這部分便是富采的強項,「富采光電成立後,上下游整合更完整了,所以我們就會不只是做光源,也能往下做到模組,一些次系統如果客戶覺得需要,我們就往下做。」

綜觀國際間的競爭對手,黃兆年分析,國外的LED大廠幾乎都是垂直整合的企業。以2024年營收來看,前2名依序為日本的日亞化(Nichia)、奧地利的艾邁斯歐司朗(ams OSRAM),第3到5名營收則落在約新台幣300多億元上下的區間,包括中國的兆馳(MTC)、韓國的首爾半導體(Seoul Semiconductor)和富采等。

國際前幾大的LED大廠,也陸續往光通訊領域發展,黃兆年觀察,其中艾邁斯歐司朗較為積極,一方面該公司知名度高,和歐美關係良好,與光通訊的大廠也較容易有接觸。不過考量該公司近年財務狀況、先前與蘋果的MicroLED合作案生變等,在投資上應會較為謹慎。

黃兆年說,富采要比拚的是世界Tier 1的大廠,台灣業者則都是可以合作的夥伴,「之前我們在光通這邊比較沒有著墨,現在要進來做了,我們就把戰線補齊、資源放進去。」

富采投控(富采光電)
成立時間:2021年
董事長:彭双浪
主要產品:光電整合解決方案,
資本額:新台幣73.79億元
員工人數:台灣及海外員工9,119人(截至2023年底)

延伸閱讀:觀點|外來種酷澎,不是台灣電商的唯一天敵:momo首次Q1衰退,輸在「企業DNA」
從網球拍進軍晶圓代工大廠!老牌化工廠頌勝靠一塊「研磨墊」成功轉型,打入CoWoS供應鏈

責任編輯:李先泰

更多報導
SEMI啟動矽光子聯盟SIGs,齊聚5大專家解鎖矽光子產業下一哩路
白話科技|CPO發展腳步加快,帶動「CPO概念股」波若威等股價走高!圖解CPO共同封裝光學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