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探前行,每步都是祝福!心理治療終身奉獻成就獎得主 賴念華 專訪

2月聚光人物

尋探前行,每步都是祝福!心理治療終身奉獻成就獎得主  賴念華  專訪
尋探前行,每步都是祝福!心理治療終身奉獻成就獎得主 賴念華 專訪

一位從不預先規劃生涯、勇於探險嘗試的大學教授,

從美術跨足藝術治療,

終竟將臺灣心理劇推向國際舞臺放光……

採訪撰文/趙凡誼

照片提供/賴念華

時間:2014年 4月4日

舞臺:美國團體心理治療暨心理劇學會領獎現場

情境:世界性的心理治療學術盛會, David Kipper(David Kipper Scholar Award)學術研究獎獲獎人賴念華,是唯一來自臺灣的得獎人,一場10分鐘的簡報,她一邊講述,夥伴一邊配合演出,背景音樂則由先生現場吹奏小喇叭〈以馬內利〉,ending pose之後,全場隨之報以熱烈掌聲與讚嘆,”Oh!amazing, amazing…..”

謙稱起於全程英語報告的緊張,想以說演方式分散觀眾注意力,慧黠又帶點頑皮的輕描淡寫,感受到的其實是賴念華對心理劇的崇敬,一種由裡而外活出的行動態度,讓ASGPP (American Society of Group Psychotherapy and Psychodrama) 與會的各國人士讚譽:「這是我們看過頒獎活動中最精彩創意的一次!臺灣不簡單!」

她,賴念華,一位從不規劃生涯、勇於探險嘗試的大學教授,從美術跨足心理諮商輔導領域,浸潤藝術治療接續投身心理劇,將原本土壤已豐厚的臺灣心理劇,結合同好戮力邁向另個里程碑。她說,這段歷程沒有預設,是探索也是一段不容易的轉折,更是上帝的恩典。2019年秋天,她的努力被看見,貢獻受肯定,傾獲2019年第15屆台灣心理治療聯合會「終身奉獻成就獎」。

相遇心理劇,總有個起頭?

第一景:洄流‧糾結

「我不知道要做什麼?但知道我不要做什麼。」賴念華提及的生涯轉折與其人生信念巧妙相扣。小學曾是教育部甄選的美術天才兒童,受國家栽培,師專美術科畢業後,未服務期滿賠了公費,隨夫婿至巴黎攻讀藝術創作,回國在北師附小擔任美術教師,卻須兼任合作社出納,對算錢無趣的她,笑稱這種人生太悲哀,決定要轉換職業。「當時我根本不知下一步是什麼?呵……因為不知如何向公婆交代要辭職,乾脆去念書證明自己很上進。」

保送進師大教育心理輔導學系竟是亂填志願下的祝福。「噢,天啊!進去後才發現,自己的心情複雜,念了心輔卻開啟了我的另扇視窗。」當時的賴念華重回大學念書課後兼教畫畫,同學都比她年輕10歲,坦承常感沮喪,自覺輸在起跑點上。

第二景:療傷‧相遇

心理劇引領我走過生命的困頓與悲傷,

在舞臺上讓我有機會與車禍意外死亡的妹妹正式說「再見」,

在角色交換的歷程中,我似乎能真正感同身受她的無奈與不捨,

以及她對我們的抱歉與祝福。——引自賴念華

甫從師大畢業,賴念華的妹妹卻在師大門口車禍離世……衝擊強烈哀痛不已。傷口雖難癒,遇上心理劇,自我清創的療程也才更顯功效。「鄭玉英、王行老師合導的一場心理劇,滯抑的哀傷有了鳴放的出口,也完成了我與妹妹好好說再見的歷程,讓我深深愛上心理劇。」之後,她遇見旅美華裔訓練師龔鉥博士,並與幾位志同道合的夥伴合力邀請龔鉥來臺做培訓,多年持續,扎下沃實的根基,賴念華自此將藝術治療融入心理劇。

最後的功課還是自己

第三景:坦露‧面對

心理劇是一種赤裸揭露自我,貼觸生命真實的心理治療模式,「作為心理劇的導演和訓練師,都需勇敢面對自己,以心理劇處理自己的課題,不可能趨避還能引導別人解題。」面對,或許猶感遺憾與傷痛,一旦處理後,就能因著來訪者的需要分享敘說,觸發對方更多的勇氣,看到「哇!我的治療師也曾遇過這種問題」。「我常跟訓練師說,你自己處理到哪裡,你的劇就會導到哪裡;面對自己有多深,你的劇就能走得多深。」對此,賴念華深有所感,當無法處理自己時,只會如滯留鋒面不斷在上空迴旋影響治療的果效。「最後的功課還是自己!」

這般體悟深刻入裡,不僅來自導演暨訓練師的身分鍛鍊,更是賴念華昔日的自身經驗。當時與訓練師有衝突矛盾,在臺灣卻找不到任何人可幫她。她形容卡關的自己:超慘的,好害怕,會亂投射,過程太驚悚了。而那時工作上所處理的議題,正好是她遇到的課題,「很害怕不公正會傷害自己的老師,完全被卡住,自覺若不處理根本無法繼續作訓練。」所以飛到美國去,連續三年,在心理劇創辦人Moreno妻子Zerka的協助下做劇,整個人因此通透,而今她願意坦露這段往事,心理劇的洗滌是關鍵,「凝眸回望,我看到的是老師當時的辛苦與不容易,看到老師也有自己的限制;我不會再把老師當作神,也不再把自己當成小孩。」賴念華回探那個讓自己勇敢長大的段子,畫面鮮明浮現:

……

來到心理劇的最後一幕……

導演Zerka Moreno對著賴念華說:現在,就把這條臍帶剪掉……

緩緩怯怯地抬起沉重的象徵性剪刀的賴念華,一直哭泣無法剪斷……

Zerka Moreno:妳一定要剪掉它,成為妳自己!

賴念華一番遲滯掙扎後

……喀嚓!

三年的遠途求助,走過的每一步都不容易,遇到的每個困難都有貴人相助,看待柳暗花明,她笑嘆,「當下即使再痛苦,走過的每一步都能成為別人的祝福。」也因此,她與Zerka連結很深且書信往返,並飛美探訪持續到2015年4月Zerka離世前。Zerka對她有極深的期許,盼望她可以引領推動亞洲心理劇。

步上國際舞臺,向先行者致敬

第四景:感念‧揭幕

目前臺灣推動心理劇發展認證,僅有「臺灣心理劇學會」一機構,賴念華是創會者之一,許多人因此認為她是引進心理劇的初代先趨,她特別澄清:「我們不是第一代,我只是第一個不知天高地厚有勇氣到美國接受認證的土雞。」

臺灣心理劇在國際受肯定日漸放光,是奠基於心理劇先行者們的灌溉耕耘,陳珠璋、吳就君、張達人、王行、鄭玉英等諸多前輩,始終是賴念華念茲在茲崇敬的對象,「若沒有他們長期的努力與付出,臺灣心理劇很難走到今天。」

其實,2014年受提名成為David Kipper學術獎項候選人時,賴念華先前曾因自覺不夠資格而婉拒。當時Zerka Moreno寄來一封給予勇氣的信說服了她。「Zerka說,得獎不是為了妳自己;妳要走上這個舞臺,讓別人知道臺灣的心理劇有多棒,世界才有機會認識你們!」那年領獎現場的10分鐘簡報,賴念華邀請同行臺灣夥伴以肢體行動來呈現,爆棚的回饋,揭開了臺灣心理劇在世界舞臺登場的序幕,更證明先行者們的默默付出絕對無法被漠視。

第五景:行動‧拓展

鼓勵學生接受美國心理劇認證,賴念華的動機是:「我就是要讓國際不得不正視我們,更多認識臺灣、臺灣、臺灣!」近幾年與學會夥伴們胼手,經多年努力成績斐然,賴念華提及申請認證的環節繁複嚴格,從最初須遠赴美國進行考試,直到2013年,美國心理劇考核委員會同意境外考試,2014年即派員到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執行第一屆考試迄今。之後,鄒繼礎訓練師持續推動協助,2017年與美國心理劇考委會簽了互惠條款,達成臺灣訓練美國採認的同步機制,是一大開展。

「我們現在已從in put到out put,除了可以自給自足養成心理劇導演和訓練師之外,也受邀至其他國家協助培訓,更重要的是與更多的國際研討交流接線。」日本、馬來西來、印度、大陸、美國、澳洲、紐西蘭、英國,都有臺灣心理劇的足跡。

迎向未知,以心理劇為師

猶如莫雷諾以「靈魂」(psyche)和「行動」(drama)這兩個希臘字為心理劇(psychodrama)命名,訪談尾聲,由衷感佩眼前這位帥氣不拘泥、總以十足行動力活出心理劇靈魂的教授,彷彿是為心理劇而生,質實且合拍。面對未來,照樣無生涯規畫,只有探險和嘗試;至於心理劇的推展?接取心理治療終身奉獻成就這個獎座,虛心的賴教授已將它化為另個使命動力,「很希望心理劇的實務與研究更扎根,奠基華人文化並在學術場域被重視。」目標唯一、熱忱如一,會意了個人的發展非她所掛意;繼續厚植心理劇的實力,擦亮臺灣心理劇的國際舞臺,以愛會心,才是她的熱忱所在。

迎向未知,總不簡單,但始終相信:「苦難是化了妝的祝福,只要是想做的,一定做得到!」這就是以心理劇為師,勇敢探險前行的賴念華!

賴念華

現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系。2013 -2014年獲國際傅爾布萊特資深學術研究獎助赴美訪學,2013-2015年應日本立命舘大學之邀擔任訪問教授,2014年獲美國團體心理治療暨心理劇學會(ASGPP)David Kipper學術獎,同年12月獲新竹教育大學傑出校友,2019年獲第15屆台灣心理治療聯合會「終身奉獻成就獎」。她不僅走訪多國做心理劇訓練、分享、交流,並堅守第一線實務工作,投入以華人文化為基石的研究、實務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