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羅興亞人問題失聲 翁山蘇姬令人失望

作者:黎蝸藤

照片來源:中央社
照片來源:中央社

八月下旬,緬甸再起波瀾。西部若開邦(Rakhine)武裝組織「若開羅興亞救世軍」,襲擊緬甸警方30多個哨站,隨即遭到緬甸軍方大規模的「反恐清剿」。

戰事一起,再次出現羅興亞難民逃亡潮。十幾萬羅興亞人逃向孟加拉國等國家,人道主義災難正在「進行式」。

羅興亞難民的悲慘遭遇受到國際廣泛關注。但緬甸實際領袖、1991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翁山蘇姬對此一直不發一言。

這種態度受到聯合國救援組織的指責,另一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發出聲明[1],呼籲翁山蘇姬譴責這種「悲劇與可恥」地對待羅興亞人的行爲。

9月5日,緬甸政府終於在臉書上發表聲明[2],強調「不容恐怖主義在緬甸落地生根,保護全國人民權利」,但隻字未提羅興亞人的流亡問題,還認為「羅興亞人受虐待是假新聞」。

羅興亞難民問題並非首次發生。從1978年開始已經發生過好幾波逃亡潮。2010年代,逃亡潮越來越頻密,也越來越受關注,報導不絕於耳。

雖然國際社會與主流傳媒幾乎一面倒地同情羅興亞人,譴責緬甸政府。但在中文媒體上卻出現不少冠以「要聽聽緬甸人怎麽說」之名的反羅興亞人文章[3],它們看似提供了平衡的立場,號稱指出「主流傳媒不願告訴你的事實」。

其實,這些事實主流傳媒都有報導;這些文章的「解説」更是錯漏百出。

首先,有指出,緬甸人把羅興亞人看作外來民族,不是本國人,借此合理化羅興亞人所遭受的待遇。

固然,羅興亞人不是若開邦的原住民,他們大部分是英國統治緬甸時期,從19世紀中期起陸續作爲勞力移民到若開邦的。

但這不等於緬甸政府不需要承認他們已經在當地居住上百年的事實,更不等於緬甸政府不給予他們公民身份是正確的。

事實上,這類移民情況在東南亞及印度洋範圍多不勝數。

比如,華人也不過在19世紀後期才大規模以勞工的身份向東南亞移民,時間與羅興亞人移民到緬甸差不多。印度人也是在這時才大規模向東南亞及環印度洋地區移民。

但試問馬來西亞有沒有把占人口四分一的華人趕走?現在又有沒有哪個國家不承認華裔與印度裔移民的公民權利?你能想象130萬人羅興亞人處於沒有身份、隨時被驅逐的狀態嗎?

華人對歷史上印度尼西亞與越南排華義憤填膺, 爲何就不理解羅興亞人的處境?

其次,有説法指在英國統治時期,引入羅興亞人驅逐緬甸原住民,曾經引發種族衝突;在二戰中,羅興亞人站在盟軍的一方,對抗依附日本的昂山將軍。於是,「對緬甸人來說,他們站錯隊」,被排斥是「自找的」。

誠然,羅興亞人與緬甸原住民在歷史上有過衝突與仇殺。但歷史上這類民族衝突多如牛毛,怎能一一算得清?把歷史上的恩怨與現實上的政府政策混爲一談,是不能接受的劣質政治文明。

即便以前羅興亞人全錯(其實二戰的站隊又豈能說得清對錯),那都是已經過去的事,他們的後代就應該承受這樣的待遇嗎?中國歷史上回民與漢人仇殺甚多,雖然民間漢人對回民態度也參差,但中國政府會因此制度性地歧視回民嗎?

第三,雖然現在確實存在羅興亞人的武裝反抗,有的還是緬甸政府口中的「恐怖分子」。但歸根到底,緬甸政府惡劣的民族歧視政策是羅興亞人問題的根源。

緬甸政府奉行大緬族主義[4],把緬甸人分爲三六九等,發放不同的身份證[5],少數民族得到的「低級」身份證在緬甸内連旅行都受到限制。緬甸政府與北方各少數民族邦(包括華人佔優勢的果敢地區)至今兵禍連連。

連身份證也沒有的羅興亞人更是等而下之,受盡歧視。有壓迫就有反抗,這不是最正常的事嗎?更何況,就算有一部分羅興亞人成了所謂「恐怖分子」(其實更像反抗政府的遊擊隊),緬甸就應該把矛頭對準廣大無辜的羅興亞人嗎?

緬甸既不承認羅興亞人爲公民,也沒有妥善與其他國家協商如何安置他們。當年菲律賓「排華」,與中華民國(臺灣)談判如何把滯留華人送回。

印尼與越南歷史上排華是暴力的,但難民都有母國或者第三國可供逃亡接收。羅興亞人一面被排擠,一面也沒有國家可去,當真是最悲慘、最受迫害的民族。認爲緬甸政府對羅興亞「種族清洗」,並不為過。

一些中國人站在緬甸政府的一方仇視羅興亞人,與中國近年興起的仇視穆斯林情緒一脈相承;也有因西方普遍同情羅興亞人而專門「對著幹」的考慮;更有因諾貝爾獎頒給翁山蘇姬,要看諾貝爾委員會被「打臉」笑話的原因。

翁山蘇姬在羅興亞人問題上非常令人失望。或許,在緬甸複雜的局勢中,因軍方牽制,她不能一下子解決羅興亞人的問題。但像她這樣完全迴避羅興亞人流亡的問題,絕非負責任的政治家的做法。

有人替她開脫:緬甸人大多不喜歡羅興亞人,所以民選的翁山蘇姬也不能得罪選民。但這樣與暴民政治又什麽分別?

翁山蘇姬當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是委員會對她當時成就的肯定,不能說是委員會的錯。但26年前的獲獎光環不能擔保其以後的行爲,更不能成爲她現在免於批評的擋箭牌。

近年來,羅興亞人問題深深困擾東南亞,孟加拉國與東南亞各國不斷接收羅興亞人,它們都是不富裕的國家,接收的難民已經遠遠超過其承受能力。

有的國家因此阻止逃難船隻登陸,引發人道主義災難,但這實在難以苛求。而聯合國與其他國家雖然也伸出援手(比如美國接收了一萬二千個羅興亞難民[6]),但杯水車薪。

其實,號稱與東南亞各國是「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有能力也應該肩負起大國的責任,積極解決羅興亞人問題。中國可以發揮對緬甸的影響力,要求緬甸妥善處理;可以為中轉國家提供援助;更可以考慮接收部分羅興亞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http://www.cnn.com/2017/09/04/asia/malala-rohingya-aung-san-suu-kyi/index.html
[2]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counsellor/posts/1113877308746484
[3]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42706
[4] http://www.ethnos.nccu.edu.tw/doc/9802presentation/10.pdf
[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yanmar_nationality_law
[6]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us-usa-myanmar-refugees/myanmar-refugees-including-muslim-rohingya-outpace-syrian-arrivals-in-u-s-idUSKCN11Q2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