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運動會「偏食」嗎?運動以「多元模式運動」最好,能否「持續」是關鍵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天下雜誌】清晨往公園一走,會發現,公園早被長輩占領。眼前這一圈是姊姊們穿著紅衣白褲在練手語歌;另一邊有男有女,穿白色制服緩慢移動腳步練著太極拳。遠一點的樹林下,穿著墨綠色運動服的這群長輩勢力最龐大,每個人手放在丹田,跟著學長姊練氣功。

對運動會「偏食」嗎?運動以「多元模式運動」最好,能否「持續」是關鍵
對運動會「偏食」嗎?運動以「多元模式運動」最好,能否「持續」是關鍵

五花八門的體能活動,不管跳舞、太極拳、騎自行車等,都能讓我們健康長壽。例如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的研究就指出,保持日常活動,就能減少腦容量萎縮,延緩腦部退化。

研究團隊發現,每天增加一小時的輕度活動如做家事、爬樓梯、走路等,腦容量就可增加0.22%,相當於延緩大腦退化一年。而運動也能幫你抵禦疾病來襲。

發表在《 臨床腫瘤學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的報告也指出,成年人只要能遵循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運動指南建議,就能降低25%罹患結腸癌、乳腺癌、肝癌、子宮內膜癌等七種癌症的風險。

而且不只失智、癌症,多運動的人罹患心臟病、憂鬱症、糖尿病等各種疾病的比例都比較低。不過,台灣人的運動習慣偏食,不規律、強度低以及項目單一。

一、想到才運動。

從體育署公布的最新《運動現況調查》來看,全台灣規律運動人口為33.6%。其中,65歲以上的退休族規律運動比例接近6成,但還在職場打拚的30歲到65歲人口,只有兩成上下有規律運動習慣。

對運動會「偏食」嗎?運動以「多元模式運動」最好,能否「持續」是關鍵
對運動會「偏食」嗎?運動以「多元模式運動」最好,能否「持續」是關鍵

二、運動強度低,不喜歡流汗、不喜歡喘。

運動強度來看,運動時選擇會流汗也會喘的,隨年齡如陡坡般下降,二十幾歲時,選擇這樣運動強度的,每兩個人就有一個,到了50歲就接近每三個人才一個(36.1%)。

三、運動項目單一。

從統計來看,台灣人最常做的運動是,散步走路健走(55.2%),其次是慢跑(21.6%),排名第三的是爬山(13.2%),占大多數人的運動項目。之後的運動項目如籃球、瑜伽等,都掉入一成以下。

運動不偏食,能持續的就是好運動

理想上,多元模式運動(Multi-modal exercise)最能提升身體功能,以及生命品質,對高齡者而言,也能預防跌倒與衰弱。多元模式運動是指一種運動就包含肌力、心肺、柔軟度與平衡,且能運用多關節的運動。

哪一種運動那麼好? 其實還不少,如騎腳踏車、桌球、羽球、槌球,或水中有氧等都算。雖然運動那麼多好處,做任何運動前請考慮自己的喜好,做自己真正喜歡且能持續的運動。

如果開始覺得沒有動機運動,或必須逼迫自己,表示你沒有享受運動。例如你討厭跑步機,覺得在跑步機上跑步很無聊,改去公園快走或去上堂飛輪課,同樣能加強心肺功能。

或是從小有舞蹈夢,現在也有各式的舞蹈課程,如成人芭蕾、成人律動、爵士舞等,也都能幫助心肺功能、平衡與伸展。運動有很多選擇,沒必要讓自己痛苦。做一種你會持續做的運動,否則運動再好也沒用。

本文選自天下雜誌出版《慢養功能肌力:釐清你一直誤用的養生常識,用最正確的醫學、營養、運動科學,擊退肌少,強筋骨,少痠痛,慢老有活力》一書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