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入三代健保?民眾黨團籲資料治理:導入數位科技、發展智慧醫療

【民眾網曹景旭綜合報導】

台灣人口快速老化,健保支出速度遠超過保費收入,想讓健保永續經營,不能只靠漲價或撥補。台灣民眾黨立法院黨團立法委員幹事長張其祿、立法委員吳欣盈17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將數位科技導入醫療,積極發展「智慧醫療」,促進醫療品質升級,維繫民眾的健康。

(民眾黨團提供)
(民眾黨團提供)

吳欣盈指出,健保關係到2300萬人福祉,然而自2017年起,健保連續5年入不敷出,今年除了「疫後特別預算」要撥補健保200億元,衛福部也預計在4月份調漲健保部分負擔,但也不能只仰賴撥補和漲價,整體醫療效率更需要升級。吳欣盈表示,健保署透過數位科技及大數據管理,2014至2020年減少約93.5億元的重複藥費支出,2018年至2020年重複檢驗費用則減少約10億點。以健保開銷最多的肺癌為例,晚期與早期的醫療支出相差高達3.1倍,5年存活率更差距近9倍,可見善用數位科技,不僅能大幅降低醫療支出,更能有效提升效益。

吳欣盈指出,由於台灣醫療及資料治理等法令不夠明確,導致醫院不願嘗試新科技,同時頻繁發生的個資外洩事件,也讓大眾有所疑慮,造成新醫療科技在台灣發展困難。俗話說「每一次消費,都在為你想要的世界投票」,健保身為台灣最重要的醫療市場,引領著台灣醫療的發展方向,應參考2022年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提出的「健保沙盒」,以健保支付鼓勵醫院試用新科技,引領「智慧醫療」發展,促進醫療升級、產業發展與人民健康。

張其祿指出,全民健保是台灣驕傲,可是民眾容易把「交保費」當成「吃Buffet」,造成醫療濫用與浪費。根據健保署統計,疫情之前每年逾3.5萬人一年就醫超過90次,由於「共病多」,同時吃5種藥以上的老年人高達9成,副作用疊加又成為新病灶。此外,來自長照機構、醫療院所監守自盜、濫用健保卡也成為健保的一大隱憂,如果無法有效防範,健保一定會破產。

張其祿表示,撥補、漲價無法根本解決健保問題。如今大數據分析、區塊鏈與人工智能與生活息息相關,政府要學會善用工具,導入大數據分析並運用區塊鏈技術,透過去中心化的資料儲存與交易,建立系統追蹤藥品與處方、實現保險給付審核智能化、創建健保用戶數據共享平台,應用大數據技術分析民眾健康和就醫情況,精確修正健保制度,實現真正的全民精準醫療。張其祿直言,政府須在完善個資保護前提下,讓健保走向正向循環;根據2022年憲判字第13號的判決結果點出政府仍欠缺個人資料保護之獨立監督機制,並且《全民健康保險法》對於健保資料庫的民眾醫療個資應如何儲存、處理以及運用也欠缺具體規範以及監督體制。為此,已於本會期提案《個人資料保護委員會組織法》,希望透過新建一個二級獨立機關,保障民眾的個資安全。

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講座教授李伯璋指出,自己在健保署任職6年8個月,對台灣健保有很深的感情,也希望健保可以永續經營。台灣健保是總額制度,資源有限,新藥、新醫療科技等項目無法全數納入給付,然而不可否認「撥補」健保治標不治本,要進一步思考如何開源節流,並落實分級醫療制度,才能有效避免醫療浪費,民眾也可善用商業健康保險,分攤醫療風險。

臺北醫學大學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崇僖表示,台灣醫療產業環境需要科技、醫療、法規三隻腳站穩才能永續發展,可是國內個資法令落後,資安概念遠遠不足,建議可參考歐盟經驗,進行健康資料的整合和利用,並且讓願意嘗試的醫療院所試用創新數位醫療,不用擔心受到僵化法規限制,將科技產業政策與醫療服務體系結合,從長遠觀點提升台灣醫療體系的效能。

民眾黨團呼籲,為了搶救健保,政府應盡速規劃三代健保,將大數據管理及數位科技導入醫療,同時兼顧個資保護,減少醫療浪費,引領台灣醫療升級。

更多新聞報導:

「想放慢腳步陪家人」家人罹罕病 林昶佐宣布2024不競選連任立委

普發現金6000元啟動! 22日開放偏鄉「登記入帳」預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