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塊貼片就可監測健康!因應遠距醫療挑戰有哪些數位解決方案?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為了顧全病患健康與安全,醫療業者在限制醫療院所的同時,仍期望能有效提供醫療服務。然而,當病患人數持續上升,又無法與病患進行近距離接觸,如何診斷與監控病情成為一大挑戰。

挑戰一:醫療資源分群

目前,部分國家或地區的疫情仍未見趨緩,確診人數屢屢飆升,使醫療院所愈加難以負荷大量湧入的病患,因此就醫前的自主診斷就顯得相當重要了,而數位診斷工具的開發不僅能讓民眾在就醫前自我檢測,系統還能根據診斷的結果提供個人化建議。(住得遠也不怕!遠距醫療讓你在家就能看醫生)

如美國診所 Cleverland 與醫療資訊系統公司 Epic 合作,開發 MyChart App 數位診斷工具並整合電子病歷系統,協助有症況的民眾進行十四天健康數據紀錄與建議。當數據顯示異狀時,系統將推播給相對應的醫療專業人員,協助病患在進入醫療系統前進行分群,並將醫療資源優先分配給高風險病患。

數位診斷工具並整合電子病歷系統,將病患有效分群管理。圖片來源:Epic My Chart 官網
數位診斷工具並整合電子病歷系統,將病患有效分群管理。圖片來源:Epic My Chart 官網

挑戰二:非接觸式病情監控

病患監控應用目前已極為廣泛,從加護病房內掌握病情狀況的系統,到運用穿戴式裝置遠程追蹤疾病,目的皆是讓醫療人員能即時針對病情惡化進行醫治,為健康把關。鑒於新冠肺炎的高傳染性,醫療人員無法時時近距離接觸病患,但監控病患的裝置大多需要醫療人員的操作與穿戴,因此一些簡易的裝置也應運而生。

飛利浦的穿戴式監控裝置 Health Dot。圖片來源:Philips Health Dot 官網
飛利浦的穿戴式監控裝置 Health Dot。圖片來源:Philips Health Dot 官網

荷蘭飛利浦(Philips)新開發的穿戴式裝置,能夠讓病患在家自行貼附於肌膚,以持續監控呼吸、心率等生理指數長達十四天。監控數據將持續傳輸至雲端病患管理與即時預警系統(Early Warning System),在症狀惡化時即時通報醫療人員。(高齡化帶動遠距醫療需求,健康照護產業迎來數位轉型趨勢)

Health Dot 能監控多種數據,且讓病患自行貼附,協助在疫情間進行無接觸監控。圖片來源:Philips Health Dot 官網
Health Dot 能監控多種數據,且讓病患自行貼附,協助在疫情間進行無接觸監控。圖片來源:Philips Health Dot 官網

美國西北大學與芝加哥 Shirley Ryan AbilityLab 則開發能貼附在喉嚨的呼吸監控貼片,並將數據傳送至雲端系統進行視覺資訊呈現,協助提早偵測症狀與提供預防治療。

能貼附在喉嚨的呼吸監控貼片,協助提早偵測症狀與提供預防治療。圖片來源:Shirley Ryan AbilityLab
能貼附在喉嚨的呼吸監控貼片,協助提早偵測症狀與提供預防治療。圖片來源:Shirley Ryan AbilityLab

挑戰三:居家自主健康監測意識崛起

隨著穿戴式裝置的普及,自主監測 (self-tracking)的觀念逐漸崛起。如 Apple Watch、Fitbit 等智慧型手錶,目前已能用來輸出心律、心跳等長期監測報告,協助部分高風險患者,在居家環境裡進行健康監控。(「健康功能」助攻!智慧手錶擺脫消費電子定位,找到市場新機會)

瑞典醫療科技公司 CareLigo 開發了一款用於監測心臟衰竭的遠程護理解決方案——OPTILOGG,其設備包含一台裝有 OPTILOGG App 的平板電腦及電子體重計,為高齡且患有慢性病等高風險族群提供一站式居家自我監測服務,在減少拜訪醫療院所頻率的同時,提高就醫的有效性,幫助病患與醫師溝通症狀變化。

OPTILOGG 為一款用於監測心臟衰竭的遠程護理解決方案。圖片來源:CareLigo 官網
OPTILOGG 為一款用於監測心臟衰竭的遠程護理解決方案。圖片來源:CareLigo 官網

除此之外,自我檢測也逐漸從個人轉向群體, Quantified Self 、Quantifies Flu 等社群也隨之崛起,鼓勵成員在線上論壇上分享自主健康監測的方式與成果。

思考新的醫療服務模式

自我健康意識提高,讓病患渴望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病情並參與治療過程,而醫療資源的供需失衡,以及多元的病症,則考驗了現有的醫療諮詢管道是否足夠。這些挑戰成為了推動醫療系統革新的新動力。2002 年的 SARS 疫情爆發,讓台灣重新思考到如何應變大規模的傳染性疾病,防疫小組的成果也是世界有目共睹。2020 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又能從其中學到什麼呢?

更多FC未來商務文章
破解內部無效溝通!企業導入 App「治公司」,管理事半功倍
一天內創造一個月業績!「虛擬節慶」大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