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腦萎縮症逐漸失能 企鵝家族50%會遺傳
關心罕見疾病小腦萎縮症,屬於家族遺傳,下一代有五成的發病機率。現任的病友協會理事長,妻子罹病30多年後往生,兩個兒子也相繼發病。目前還是缺乏有效藥物,只能靠復健,延緩惡化。
扭開瓶蓋、插入吸管,小腦萎縮症病友林志銘,光要喝口水解渴,大費周章,因為稍不注意,可能要命。
小腦萎縮症病友 林志銘:「喝水我都盡量用吸管,像我們這樣喝水絕對會嗆到。」
中華小腦萎縮症病協理事長 林秀成:「他(兒子)助理打電話給我,趕快到中國醫藥學院,志銘律師在急診室,我說為什麼,她(助理)說他嗆到不能呼吸,臉都快發黑了。」
林秀成夫婦育有兩子,太太29歲時確診罹患罕見小腦萎縮症,病情每況愈下,發病31年後,60歲往生,沒想到上天開了林家大玩笑,當律師的長子林志銘,40歲也發病。
小腦萎縮症病友 林志銘:「我很喜歡打籃球,籃球有一個過人動作,當我發現我運球跑不過這個人,我直覺就是應該是發病了。」
52歲的林志銘,如今全靠爸爸,輪椅接送律師事務所上下班,小他兩歲的弟弟,也相繼發病。
台中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 張滋圃:「脊髓小腦萎縮症,是自體顯性(基因)遺傳疾病,只要你得了這個病,跟一個健康人結婚的話,下一代有50%機會,可能會(遺)傳到這個基因。」
脊髓小腦萎縮症,主要分為遺傳型跟散發型兩類型,其中遺傳型絕大比例,只要父母其中一人發病,子女被遺傳機率高達50%;而散發型患者,可能因為外來因素導致小腦病變。
發病初期,因運動神經受損,會有走路搖晃、手抖,類似企鵝行走的模樣;病程中期容易跌倒、口齒不清、吞嚥因難;到了後期,被迫臥床、生活無法自理、會因感染併發症,危及生命。
台中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 張滋圃:「目前還沒有發明特效藥,可控制病人的病情,讓他不要繼續惡化,我們還是可能,以一些復健治療,延緩運動機能的退化。」
小腦萎縮症,病情不可逆,醫師說唯有透過遺傳疾病檢測,避免痛苦傳給下一代。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關渡人文藝術週將登場 前置準備就緒
300多位外海外慈青 台灣學習精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