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讀書壓力大罹強迫症 不斷擔心家裡會失火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若孩子突然產生怪異行為,家長就得多加注意。台中就有一名國三張姓少年,在校成績優異,自我要求甚高,常常熬夜苦讀,為的就是希望考上一所好學校,不料近期張姓少年的性格突然轉變,時不時會過度擔心家人的安全,在校期間還會打電話不停向父母關切生活狀況,例如,父親出門是否戴安全帽?母親過馬路是否小心?家裡的電線是否會走火?等等,所幸父母驚覺不對,趕緊帶孩子到身心科看診,才被診斷為強迫症。

強迫症通常為壓力所引起

大里仁愛醫院身心內科醫師官達人表示,此青少年的症狀為強迫性精神官能症簡稱強迫症,目前致病的成因不明,但許多研究顯示與腦部中樞神經系統出現問題有關,此疾病通常在青少年期發病,平均發病年齡是20歲,兒童青少年中男比女多且發病年齡早。

強迫症有兩大評估指標

大里仁愛醫院身心內科主任官達人提到,50~70%的強迫症是因某些壓力所引起,患有強迫症的青少年常有兩大指標為「強迫性思考」、「強迫性行為」,症狀是多為重覆出現的思想或行為;強迫性思考是一種不想要、侵入性、衝動或影像的想法,當症狀出現時,通常患者感到很討厭、無意義、無法接受,或很難擺脫,伴隨而來的是不舒服的感受和焦慮,讓人有一股衝動想去擺脫它。

常見的強迫性思考的例子包括,擔心與人握手會被沾污、一再懷疑自己已做了某些行動,諸如行車中傷及他人或離去時未鎖門、東西凌亂或不對稱時會強烈不舒服,當強迫思考出現時,可運用其他的想法來對抗或抵消它,不讓它出現。

強迫性行為是重複性的行為(如洗手、排序、檢查等)或心智活動(如祈禱、計數、重複默念字句等)。假如不做強迫性行為,焦慮會一直增高,而在做了強迫行為之後可以暫時降低焦慮,但也因此不斷地強化個案去執行強迫性行為的動機。

有關治療兒童青少年強迫症,官達人說明,不能完全套用成年人的治療方式,必須依據兒童青少年的個別特性,由家庭、學校和醫院等各方面互相配合,才能發揮最大的效果。

適當地誘導孩童去面對自己內心的恐懼、教導放鬆技巧的訓練,並給予解釋、安慰、鼓勵等,逐步設法減輕焦慮的感覺;雖藥物治療可以對症狀的減輕有很大的幫助,但如果可以透過藥物治療及行為療法同時並行,效果會比單靠藥物來的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