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救星!Postdates 幫你找前任拿東西,它的問世為零工經濟帶來什麼反思?

自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後,各國政府紛紛祭出封城等防疫措施,使伴侶間的感情備受挑戰。全球約會交友網站 Dating.com 指出,2020 年該網站有 67% 的用戶分手;而市場調查公司 Ipsos 的報告也顯示,超過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疫情結束後分手的可能性會提高。但是,分手後想要拿回自己放在前任家的物品,又不想與前任見面,該怎麼辦?

近期網路上出現一個名叫 「Postdates」的網站,仿照美食外送平台 Postmates 網站介面,但是它配送的不是美食或生活用品,而是幫忙取回放在前任住處的物品,讓用戶不必親自與前任見面也能拿回自己的東西,避免雙方見面尷尬。

與美食外送平台點餐相同,外送員幫你拿

6 月 29 日,提出 Postdates 概念的藝術家 Ani Acopian 於推特發文,宣布 Postdates 正式營運。

進入網站後,用戶可以手機號碼申辦帳號,選擇兩人的關係,像是隨性約會、同居、一夜情、離婚、朋友等,進一步選擇要從對方家裡取回的東西,系統會貼心地根據不同伴侶關係列出建議的物品清單。如果清單都沒有符合的物品,用戶也可以自行填寫,描述物品的外型與先前放置的位置再下單。

Postdates
下單前,須先選擇與對方的關係。

Postdates 服務地區只限於洛杉磯、紐約兩地,與洛杉磯 Gourmet Runner、紐約 Airpals 快遞公司合作,配送費分別為 25 美元及 30 美元起。下單用戶除了必須支付外送費用外,另需額外支付 3.99 美元的情感勞動費(emotional labor fee)給配送員。

用戶提出要拿回的物品訂單後,必須經由前任同意,配送員才會上門取件。此外,指定配送的物品必須合法,動物、小孩、酒或毒品等,以及無法放進袋子裡的大型物件,都不在 Postdates 的配送服務範圍內。

這項跳脫傳統思維的服務,甫推出即在網上引發熱議。但過去 Ani Acopian 曾架設過許多玩笑式翻玩網站的案例,像是仿照 PornHub 介面的 ScrubHub 網站,實際上是在推廣洗手防疫;又或者是純粹為「惡搞」而誕生,仿照 Amazon 電商介面的 Amazon Dating 平台。有這些案例在前,讓人不禁質疑 Postdates 網站服務的真實性。

對此,Postdates 團隊接受《Tech Crunch》的採訪時表示,這次他們沒有開玩笑,Postdates 是真的有在營運,但到目前為止接到的訂單約 30~40 件,用戶選擇的關係大多是朋友,因為對該平台感到好奇而下單。

Postdates 問世:反思零工經濟的負面影響

疫情下,零工經濟(gig economy)蔚為風潮,人們可以兼差賺錢,補貼家中收入,與僱傭制相比工時也較彈性。

Postdates 產品開發人員 Brian Wagner 認為,零工經濟的興起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但其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尤其在疫情隔離期間,負面影響被放大了。許多工人沒有獲得應得的公平酬勞,也沒有醫療保險。」

food delivery
food delivery

Uber、foodpanda 等公司,對外宣稱司機與外送員是自僱者(self-employed),與公司沒有僱傭關係,所以不享有退休金、育嬰假、職災保險等福利。這些工人缺乏法律保障,不僅薪資以接案數來計算,不適用勞基法規定的基本工資,且做白工的風險增加,如果客人臨時棄單,損失也將由外送員自行承擔。

近幾年許多國家開始重視零工經濟參與者的權益,大聲疾呼須重視相關法規的制定。今年 2 月,英國最高法院的裁決為新興的工作型態立下了里程碑,認定 Uber 駕駛為受僱者,有權享有勞工權利;5 月 Uber 也宣布,與代表 7 萬名駕駛的英國總工會(GMB)達成第一項集體談判協議。

Brian Wagner 表示,新興的科技重新分配了市場勞動力,「而我們所做的算是重新分配情感勞動。」因此,Postdates 創立了「情感勞動費」的概念,希望喚醒社會大眾意識到零工經濟的工作者,正面臨不公平的待遇。他們以 Postdates 諷刺現代零工經濟不平等,像是人們付錢叫人替他們進行情感勞動,Ani Acopian 表示,「這有點像是在看《黑鏡》(Black Mirror),但這卻是人們的真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