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六堆客家園區改種糯米 金黃稻浪美翻迎豐收
〔記者陳彥廷/屏東報導〕夏日到來,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田園地景區金黃稻穗隨風飄逸,今年顯然會是稻穀豐收的一年,4個月前數百名大小朋友捲起褲管踏進泥田裡,在園區首度種下糯米,如今在土地所給予的稻穀豐收恩惠下,今天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再次邀請200位大小朋友以行動參與來體驗豐收的喜悅,金黃稻浪搖曳的畫面,是令等待打穀民眾直說「美翻了!」。
六堆園區往年皆以白米為種植對象,今年則改種植圓糯米(台梗糯3號),代表從客家人常見的傳統米食粽子、鹼粽、湯圓、粢粑、甜酒釀、粄食都是糯米著手。今天的割禾活動由貴賓屏東酒廠廠長張國棟、林邊鄉鄉長鄭慶堂、左堆佳冬鄉機要秘書張孟偉、中堆竹田鄉所長陳穎思、先鋒堆萬巒鄉課長林以琳、左堆新埤鄉公所代表曾郁容等六堆鄉區共同出席,從蒔田到割禾大力支持六堆園區的活動,眾人從不畏辛勞彎腰將手中那株珍貴的水稻秧苗植入泥土中,感受六堆客庄早期最重要的水稻農事工作,直到今天割稻,從中體認到每一粒稻米自無到有的辛勞。
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表示,前兩年園區將部分稻米與屏東觀光酒廠合作製作成料理米酒,頗受好評,今年還要根據糯米的特性嘗試將稻米研製成高品質飲用酒,企圖讓稻米有更多的未來可能性,也讓更多人可以透過稻米所延續產出的商品認識六堆,認識客家。
客發中心說,園區的農事學堂活動一直是大小朋友最熱情參與的園區活動主題之一,今年第一階段的蒔田(插秧)體驗,到第二階段的稻田裡的守護者-稈人仔(稻草人)製作,再到今日第三階段共下來割禾(割稻),這正是百年來六堆客庄地區最重要的農事作物水稻種植歷程,盼農事傳承能傳遞客庄常民農作文化,過程中學習對於土地的尊重,以及珍惜每一份得來不易的糧食,這正是邀請大家共同參與六堆農事學堂活動的精神與意義。
客發中心除讓與會民眾親自體驗割稻的過程外,還準備脫穀臺供民眾將割下到稻穗,自己動手將稻穗脫離的樂趣,並將脫落的稻穗放置在我們為參與民眾提供紀念瓶中,成為此次割禾體驗種最棒的回憶紀念品。並在大小朋友農忙之後準備豐盛的交工點心,有美味可口的割稻飯、冰涼爽口的檸檬愛玉、還有消暑聖品冰棒供體驗民眾享用,這都是我們為表達對於大小朋友們參與活動後的滿滿感謝。
更多自由時報報導
高市府7/1起代管 澄清湖風景區改免費入園
聖帕颱風料週一生成! 預估路徑曝光 專家揭對台影響
台中鐵皮屋拆出神祕古建築! 拆除作業急喊停
台中錢櫃對面藏古蹟?鐵皮屋拆除驚見「神祕建築」 疑似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