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縣讚!日漢名對照字庫完成

魯凱族人撈祖透過日文戶籍登載,牽起與家族的聯繫。(林和生攝)

中國時報【林和生╱屏東報導】 「名字一旦被剝奪,就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台灣原住民歷經日治時期多次更名,以全國的戶役政系統而言,找到台灣光復那年就斷了線索;屏東縣政府耗時2年,結合日文專長學生,重新建構日文與漢字姓名對照字庫,成功完成2萬7000多筆,開啟原住民尋根的方便門。 數位化費時2年 屏縣府民政處長鄭文華表示,日治時期日人實施戶口調查,為克服原民沒有文字,所以利用片假名登載族語發音,日後又因皇民化政策改用日本姓名,直至台灣光復才有中文姓名;經歷多次更名,讓許多族人在這段漫長歷史中,因串聯的斷層失去家譜、也找不到祖先。 原民正義的開始 不少縣市曾著手建構此資料,無奈因語言隔閡而放棄,屏縣府2年前特地召募具日文能力或有原民身分的大專生投入「日治時期原住民鄉日文戶籍資料譯寫數位化」工讀計畫,透過日文戶籍譯寫,終於完成日文與漢名對照字庫。 鄭文華說,這大大解決多數人不諳日文而無法順利申請祖先戶籍謄本的困境,更提供戶政人員查調相關戶籍資料便利性,不僅落實尊重多元文化及歷史正義,也正式串聯原住民族姓名演變的最後一片拼圖。 霧台鄉魯凱族人撈祖就曾經透過戶籍謄本向上尋根,竟然發現祖母的孩子姓氏竟完全不同,所幸靠著這套系統,找到自己的原民姓氏,牽起的是家族傳統,更是土地連結,也是原民正義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