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底層生命力 陸紀實文學台共鳴

旺報【記者李怡芸╱台北報導】 近年,與大陸相關的紀實性報導文學,在台灣均引起共鳴和討論,包括美國媒體人何偉的中國三部曲:《尋路中國》、《甲骨文》、《消失中的江城》,歐逸文的《野心時代》,以及大陸紀錄片導演張贊波的《大路》,均在台灣引起不少關注。近日,《青苔不會消失》一書首度公開的未刪節版在台亦引起迴響。 大陸資深媒體人袁凌,曾以《走出馬三家》和《守夜人高華》獲得調查報導獎,他的《青苔不會消失》中有不少文章曾透過網路在兩岸引起轟動,繁中版是此書第一次以全貌呈現。如實記錄了大陸因工殘疾的礦工、塵肺病工人,以及偏遠貧困家庭問題等在高速發展的大陸,乏人問津的一群人。 有窮人 青苔不消失 在山西礦洞裡遭遇礦難,胸部以下脊椎神經被逾噸重的煤塊切斷的王多權,已在床上「熬」了17年,「對於在礦難中不幸地倖存下來的礦工們來說,在所有生存要訣裡,熬是第一項。」大小便自理是一切尊嚴的門檻,許多絕望者便是過不了這道檻。為了消磨時間,王多權開始刺繡,在一針一腳中賺得上錢,也忘掉時間。 29歲的塵肺病工人李仁平,在去世前半天,血流循環不足以供養視網膜而失明;另一工人柯尊玉在去世前1個月多,雖在三九寒冬卻總說心裡燒,熱得要脫衣服。「睡眠是另一項奢侈」,白日黑夜,沒有一種姿勢可以片刻安頓。袁凌曾寫下詩句:「青苔不會消失,只要世上還有最後一個窮人。」面對這些底層人生,他問:「在卑微灰色、不乏粗俗的外表之下,在看似單調的苦難和不公正之餘,他們的生活有無不可替代的價值?」 陸底層生活情境似台 台灣專欄作家胡采蘋從袁凌記錄的大陸底層,認為反而看到了「一個我很喜歡的中國—一種不在乎強盛,卻有茂盛生命力的,那一種中國人。」近來以《做工的人》聲名大噪的作者林立青也指出,像自己這樣的人,或許無法從「大國崛起」感受真實的中國,但他發現大陸和台灣也都有著隔代教養,底層罷工的相似情境,一如台灣也有烏腳病、肺纖維化的職災者。 真實的世界不是只有偉人強人領導們」林立青以「我族」看待這些努力活著的底層人,袁凌更指出:「他們貼近生存地面的在世方式,比消費體系追求的舒適更為可靠」雖卑微,卻有不可消滅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