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中東行給台灣的啟示 他直言:別期待「價值同盟變實質支持」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日前展開「2.0任期」首度重大海外訪問,首戰到訪沙烏地阿拉伯,不僅宣布取消對敘利亞的制裁,並表達願與伊朗重新談判之外,甚至宣稱沙國承諾投資美國6000美元,其中包含1420億美元的軍武,同時,白宮也證實考慮放寬對沙國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高階晶片管制。

對此,亞太和平研究協會執行長,美國德州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Sam Houston State University)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直言,「這一趟中東之行,不是典型的國際外交巡禮,而是川普風格的『全球交易巡演』。」他表示,川普的訊息很清楚:只要你能給我美國想要的錢或好處,一切都能談,敵人可以變朋友,價值可以退位讓利潤上桌。

翁履中認為,川普對伊朗與敘利亞的態度轉變,與其說是戰略再調整,不如說是「交易再啟動」。解除敘利亞制裁,是為了沙烏地的「人情」,對伊朗釋出橄欖枝,則是鋪路未來投資穩定與減壓能源價格。甚至連對阿聯酋輸出Nvidia晶片的討論,也顯示川普將國安與科技視為可以談判的籌碼。

他分析,從戰略上看,川普押注在「中東和平帶來商機」,這個算盤其實是老套的現實主義,但包裝成川式秀場,就變成新聞與掌聲雙贏。而他的晶片政策,也非毫無邏輯——先放手,如果對方真的出錯,再反手懲罰,川普要的是可以反覆操作的談判籌碼。

而對台灣來說,翁屢中直言,「這是教科書級的『挑戰與機會』。」因為川普眼中只有交易,沒有框架。他不關心什麼外交道德或地緣戰略傳統,只要有利益、有機會、有舞台,他就有意願「合作」。這種風格,對小國而言雖有風險,但只要策略靈活、表現突出,反而可能創造突破。

翁履中建議,首先,台灣真的不用再喊「民主價值」這樣的口號,別再期待價值同盟可以自動兌現為實質支持。在川普眼中,半導體的戰略價值已透過台積電赴美投資實現,台灣要思考的是我們還有什麼能吸引他的眼光,成為新的交易起點?川普要的是立刻能看見的「好處」,是政績能說嘴、利益能落袋的東西。「當然,這是挑戰,但是面對挑戰只能迎戰並且想辦法轉化為機會。」

翁屢中認為,當前的挑戰是,台灣手中剩下的的籌碼沒有晶片這麼突出,我們需要用更精準的語言與策略包裝我們的優勢,讓川普感覺「美國能獲利」;機會在於,只要川普或是他的核心幕僚感覺台灣提出的「Deal」夠有吸引力,一切都有可能。這表示,不論過去的外交布局如何,只要你能給他一張夠漂亮的支票、一個夠聳動的故事,他可能就會回頭看你。

翁屢中表示,這不是在教台灣使詐,而是建議台灣不要在當只希望朋友開心的一方。這是台灣戰略溝通與創意談判的關鍵時刻。人生沒有後悔藥,國際政治決策也是一樣,半導體這張牌不管是否有換到東西,不如暫時翻篇,趕快想辦法設計另一套能吸引川普注意、同時不違台灣利益的「多元交易模組」——包含美國就業、科技合作、教育交流、綠能轉型等可以量化的成果。

他最後總結,當川普回歸世界舞台,演的就是「交易政治」的大秀,我們也必須懂得上台,否則只能坐在觀眾席,看別人談成大單,錯失戰略話語權。

(封面圖/翻攝自川普臉書粉專)

更多東森財經新聞報導

川普喊「統一」全台灣驚呆! 旅美學者曝背後秘辛

黃仁勳中東行奪大單!1.8萬顆「最先進晶片」賣沙國 AMD也樂了

川普前後不一「對敵國比盟邦好」? 外媒全說了:代價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