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出狠招 中國搶先轉型 台商下一步該怎麼走?

文/今周刊編輯團隊

419日,傳出官方要求騰訊將《厲害了,我的國!》自所有商業影片網站緊急下架,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興通訊祭出技術禁運制裁。對中國來說,技術升級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關鍵時刻,但盱衡局勢,中國目前幾乎沒有還手空間,的確只能放低身段冷處理。

中興通訊違反美國對伊朗經濟制裁出口禁令,遭美國下達7年不得向美國廠商採購零組件的「拒絕令」,無疑是中國高科技產業升級的一大挫敗。一方面,這凸顯中國過去的技術升級「缺芯少魂」。另方面,這起事件改變中國對產業升級主導力量的調整,從過去用政府補貼、稅負抵減、退稅等「看得見的手」,逐漸轉變為仰賴資本市場的「看不見的手」。

有形之手 VS. 無形之手 中國產業升級分水嶺

322日,中國國務院頒發《關於開展創新事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試點的若干意見》,允許已在境外上市、市值不低於2千億元人民幣的大型中國企業,或尚未上市、最近一年營收不低於30億元人民幣且市場估值不低於2百億元人民幣的創新企業,或營收快速成長、擁有自主研發的國際領先技術、同行競爭處於相對優勢的企業,只要具備上述條件之一,即使處於虧損,也能在中國A股掛牌籌資。

「這標示著,中國為了加速產業升級,研發核心技術,已經進入了借用資本市場力量與更導向市場機制的新階段!」協助許多台商在中國股票上市的富拉凱投資銀行董事長劉芳榮說到。

根據世界證券交易所聯合會統計指出,2017年美國企業總市值以32.1兆美元,全球占比38.9%,獨占鰲頭。但中國股市光滬深兩地,便以8.7兆美元總市值、全球占比10.5%,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的股票資本市場。

《今周刊》「2018年兩岸三地市值一千大企業調查」(以下簡稱「一千大調查」)的統計排行榜更發現,高科技股、智能製造概念股、物聯網概念股、AI概念股等具未來性與政策性題材的個股,在中國股市享有的超高本益比待遇,完全不輸美國那斯達克市場。

中美貿易大戰稍止 中國必開放國內市場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4月初在博鰲論壇釋出的「四大開放」,被視為是重要風向球。包括:降低包括汽車在內的進口產品關稅,主動擴大進口、放寬外資市場准入限制、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塑造更佳投資環境。習近平的這番話,意味著中國這塊商機龐大、但未來將抱持對外資更歡迎、更開放的態度。

面對市場開放,產業升級是不可迴避的因應之道,從中國在地企業各領域升級贏家,可一窺台商即將面對的全新戰場是何樣貌。

為此,《今周刊》團隊第一站來到武術名家黃飛鴻的故鄉──廣東省佛山市,看到傳統產業以高端技術力漂亮升級的經典案例。

海天味業 一瓶醬油看出傳產競爭力

佛山市,是中國最大調味品製造商海天味業的總部與主要生產基地。海天員工引導參觀生產線指出:「包裝區域廠區總計有10條流水線,從裝罐、封蓋、貼標、測漏、裝箱、送倉,每小時可裝填56千瓶醬油。」能做到這樣,仰賴的是將各階段製程設備相互連通的互聯網工程。

這家於2017年締造684億元營收、稅後淨利達166億元的調味品巨人,整個集團員工人數僅38百多人。相較之下,全球第一大醬油廠日本龜甲萬,2017年財務年度營收計1178億元新台幣,員工人數67百人,稅後淨利計65億元新台幣。

今年,海天以高達7796億元市值,居兩岸三地一千大市值排行榜第76名。海天的經營成績和股價表現,凸顯產業升級已是中國傳產業突圍的主旋律。

搭車前往杭州東站,發現乘坐的計程車車內有安裝監視器。司機解釋:「兩年多前吧,車行規定每部車都要裝,車內乘客一舉一動與談話,透過無線傳輸可傳送到控制中心。」

海康威視 監視器大國孕育的安控龍頭

從計程車上的監視器,可窺知中國利用市場規模優勢推進產業升級的戰略。這個監視器大國孕育出深圳A股市值第一大的全球安控龍頭廠──海康威視。

海康威視挾著大量製造的成本優勢,把全球監視器產業變成低毛利的紅海市場。海康威視結盟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業者,結合大數據與人臉辨識等科技,殺入無人商店、智慧物流、智能工廠等領域,企圖從中低階安控監視器產品製造商蛻變為先端科技技術提供者。

今年,海康以1.69兆元新台幣市值,名次從去年的47名躍升至24名;以去年獲利計算,本益比高達38倍。

舜宇光學 破農舍起家 市值暴漲35倍的傳奇

矢志發展成機器人重鎮的浙江餘姚市,同時也是舜宇光學總部所在地。這家生產車用、手機鏡頭的公司,去年獲利136億元新台幣,目前市值5496億元,較去年暴增110%,在本刊一千大調查中,排名從去年的210名一舉躍升到第109名,憑藉的就是技術升級題材熱燒。

一路走來,舜宇從8名高中生,以農舍為起點發跡,2007年自香港掛牌上市以來,迄今市值成長35倍,關鍵之一,在於「能夠拋開短線利益得失,積極與國際大廠展開先進技術合作。」瑞銀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謝宗文指出。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 孵出Fintech四大金雞

中國因為對外資壽險業有相當繁瑣的限制,導致在中國保險市場深耕多年的國泰、新光、台壽保(已被中信金購併)在中國市場停滯不前。中國本土的保險業者則趁著市場起飛、快速成長,其中又以中國平安保險集團最具代表性。

2011年就進入中國市場,目前在中國擁有逾40個據點、多達1萬名以上業務大軍的永達保險經紀人董事長吳文永指出:「中國平安是最早引進台灣保險業人才培訓、保單觀念、激勵制度,甚至早期砸下重金挖角台灣保險業人才的中國保險業者。」

除了比同業引進先進的制度與人才,面對金融科技(Fintech)崛起浪潮,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董事長馬明哲深諳資本市場的魔力,把許多銀行視為威脅的Fintech,變成一隻隻超級金雞。

仲利國際 抓住中小企業勃發浪潮

中租迪和集團的中國子公司──仲利國際,以1315億元市值,從去年811名跳升至542名。以2017年而言,中國市場獲利成長高達89%,貢獻中租迪和集團高達4成的獲利。

2005年中租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如今在中國已有40個據點,迄今已是放款規模居第一的獨立外商租賃業者。仲利國際總經理陳坤明說「機會是中國有5千多萬家的中小企業,而當時大銀行與大集團旗下租賃,做飛機、船舶、工程等超大計畫就忙得不亦樂乎,對中小企業看不上眼,但這塊對仲利簡直像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優勢,是進入中國市場之前,中租高層已經與當地大型銀行建立良好關係,讓仲利可以取得便宜的資金來源。」

至於風險,「是對租賃業者的政策與法令仍然混沌不明、對當地中小企業不了解,以及對司法管道的陌生。」

了解本身優劣勢後,如今仲利客戶數超過2萬家企業之多,單家放款金額鮮少超過2百萬元人民幣,服務的陸商遠多於台商。陳坤明說,「我在中國打拼,經常盤點的不是我們台灣比人家還剰多少優勢,而是總在反省要怎麼做、怎麼努力,才不會變落後。」

中國產業升級至此,台商過去刻板印象中的競爭優勢已經逐漸褪色;看未來,在美國進逼、中國被迫讓步之下,更開放的市場,必然催使當地企業加速升級。這是中美貿易戰所引發的中國新秩序,對台商而言,即將迎接的是「不進則退」的新戰局,必須做好準備。

更多《今周刊》的文章:

本文為精采摘要,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