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普嫌台灣「一點都不重要」卻讓四小龍墊底變第一名 林濁水:美中貿易戰意外救台|賴清德執政一周年
前民進黨立委解析美中角力下的台灣經濟轉型與賴清德施政挑戰
在賴清德執政一周年之際,前民進黨立委林濁水昨日接受Yahoo TV《風向台灣》專訪披露了台灣經濟從「四小龍墊底」到「一枝獨秀」的關鍵轉折。他指出,川普發動的美中貿易戰竟成為台灣經濟「脫胎換骨」的意外催化劑,使台灣在全球產業鏈重組中獲得戰略優勢,並預測在科技業與傳統產業分化下的未來挑戰。
從「最後一名」到「第一名」的轉折
林濁水指出,台灣經濟表現在近年經歷了戲劇性轉變:「所以在從這個馬英九的後面幾年,一直到2018年,就是蔡總統2016當選,2017、2018,那麼這幾年,台灣的經濟一直是四條小龍的最後一條。」
然而,情況在2019-2020年間出現逆轉:「那2019年,2020年突然竄升變成第一名。」林濁水強調,這不僅是在亞洲四小龍中領先,「而這樣的成績不只在四小龍裡面第一名,在全球上面都是非常傑出的。」
川普貿易戰:「台灣經濟脫胎換骨的機會」
對於這一轉變的原因,林濁水分析:「台灣經濟脫胎換骨的機會是川普的經貿戰的政策帶動出來的。」
他解釋,「這個關鍵就是因為這個美國打的經濟戰,使在全球產業鏈重構的過程中間,那麼使台灣的產業得到一個脫胎換骨的機會。」
儘管川普對台灣的態度複雜,甚至曾表示「台灣是一個筆尖上,一個鋼筆的筆尖,一點點重要也沒有,中國是一個大桌子,中國才是重要的」,但他的貿易政策客觀上卻帶來了台灣的戰略機遇。
台積電全球地位:「晶片重要性突然被注意」
林濁水分析了全球產業鏈重組對台灣的雙重影響:「全球產業鏈一方面重構,一方面台灣的晶片的重要性突然被大家注意到。」
「這造成了台灣經濟的脫胎換骨,也使台灣的安全得到西方社會的倍加關注。」林濁水指出,正是這一戰略意義上的轉變,使台灣經濟「脫離過去的持續了差不多三十年的產業空洞化的階段,然後進入到一個產業轉型的一個新階段。」
台積電赴美設廠:「不達空洞化就無妨」
對於備受爭議的台積電赴美設廠問題,林濁水持理性看法:「跨國公司啊,超級跨國公司,沒有不對外投資啊。」他認為對外投資「沒有辦法,一定要走的,對自己有利的一條路」。
林濁水強調,關鍵在於度的把握:「但是你都要投資到空洞化,那你當然就完蛋了。」他判斷,「問題是台積電現在都要投資,並沒有達到空洞化的程度。」
即使川普和他的商業部長可能「想要把整個台積電搬過去」,但「熟悉產業全球產業經濟運作的美國的帝國官僚,他當然知道這個不切實際。」
傳統產業與科技業的「有傷有補」
展望未來,林濁水預測台灣經濟將面臨分化:「這個傳統產業的衝擊很大,但是這個科技業相對是OK。」他形容這是一種「有傷有補」的情況。
林濁水認為,期待所有產業同步繁榮是不切實際的:「台灣是一個比較小的經濟體,你固然要各方面都能夠平穩發展很重要,但是呢,一定有一些是會比較苦,有一些是會非常好,有一些過得去,一定要這樣。」
他特別批評不切實際的期待:「不可能說,AI做得不錯,我的傳統產業也要跟AI一樣每年成長30%,這不切實際。」
賴清德面臨的經濟挑戰與機遇
林濁水認為,當前國際經濟環境為賴清德政府提供了有利條件:「而這樣的一個國際政治跟經濟的這個大環境,跟大架構之下提供的機會,就成為賴總統在施政的時候,立於不敗之地。」
但同時,賴清德也面臨川普可能再度當選帶來的不確定性:「在這個困境上面還不確定性還存在嘛,就是你不知道川普會怎麼樣,他這個90天之後會怎麼樣,那90天之內的這個談判又怎麼樣,不確定性。」
林濁水的分析,台灣經濟轉型的成功得益於全球地緣政治格局變化,但未來發展仍存在變數,尤其是在美中關係持續緊張的背景下,台灣如何保持科技產業優勢並平衡傳統產業發展,將是賴清德政府的重大挑戰。
相關新聞
林濁水:改善台灣憲政制度是關鍵 若推動三權分立 民調還能再創新高
賴清德打破「當選即下滑」魔咒!林濁水揭賴17條開啟「戰略清晰」成民調逆勢上揚關鍵
看更多相關新聞
就職周年談話 賴聚焦三大元素
外媒看賴總統…性格固執 即興言論易引發危機
賴總統就職周年 520前夕藍集結「叭賴」
馬英九籲賴總統 穩定兩岸就不會淪為棋子
新聞眼/賴總統只靠倚美抗中 難帶台灣離險境
相關新聞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