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陷收賄爭議!卡達贈四億美元飛機,引爆違憲疑慮

美國總統川普再度捲入爭議!外媒披露,卡達王室提出贈送川普一架價值高達四億美元的波音747-8飛機,而川普也有意願接受。此舉引發國內外輿論譁然,民主黨痛批這形同接受外國賄賂,部分共和黨人也對安全與憲政風險表示憂慮,川普與外國利益往來的模糊界線,再度成為焦點。

據報,卡達王室擬捐贈川普一架市值約四億美元(約新台幣120億元)的波音747-8飛機,供他做為任內臨時「空軍一號」使用。卸任後,再轉由其總統圖書館管理,甚至供個人旅行使用。事件曝光後,在美國政壇引發巨大爭議,是否違憲或構成貪腐,成為討論焦點。

雖然卡達官員表示提案仍在討論中,但川普已計畫接受這份禮物。儘管他在12日對媒體表示,卸任後不會繼續使用這架飛機。

民主黨批腐敗、共和黨也有憂慮

民主黨內重批川普接受如此昂貴的禮物,「這顯然已構成貪腐行為!」麻州的民主黨參議員馬基(Ed Markey)在社群平台X上寫道:「這變成川普優先,美國最後(Trump First, America Last.)。」

川普則回應,如果拒絕這份厚禮,他就是個「笨蛋」。「國防部獲得一架747飛機的禮物,而且是免費的,來暫時取代40年的老舊空軍一號,這是一次公開透明的交易,卻讓那些腐敗的民主黨人氣得跳腳,堅持我們要自己花大錢買飛機,」川普更開嗆,民主黨是世界級的輸家。

白宮發言人李維特(Karoline Leavitt)表示,所有對政府的捐贈,都會完全依照法律程序進行,但並未正面回應此案的合憲性問題。

其實,不只是民主黨人對這筆交易感到憂心,一些共和黨參議員也對這項交易提出安全與法律上的疑慮。

西維吉尼亞州的共和黨參議員卡皮托(Shelley Moore Capito)指出,白宮需要「檢視此項禮物的合憲性」。參議院多位具軍事與情報背景的共和黨議員也警告,接受外國政府贈送的飛機恐構成安全風險,尤其是檢查與清除潛在間諜裝置的過程,將耗費大量資源與時間。

《Vox》指出,美國總統的一項職責是從事外交活動,往往包括與外國政要及政府互贈禮物。

比如1972年,中國送給尼克森(Richard Nixon)一對熊貓;也有一些是奢華的禮物,意在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印度於2023年贈送給第一夫人吉兒・拜登(Jill Biden)一顆價值2萬美元、7.5克拉的鑽石。其他禮物還包括300磅的生羊肉、一隻小狗、地毯、機械鳥、劍與Burberry外套等。

1972年,中國送給尼克森一對熊貓。取自Smithsonian National Zoo
1972年,中國送給尼克森一對熊貓。取自Smithsonian National Zoo

那這次川普接受卡達送的禮物,又有什麼不一樣?

關鍵在於「如何接受」這些禮物

《Vox》指出,過去歷屆政府皆接受過外國贈禮,但仍有法律規範,防止外國或國內政府藉由贈禮,對總統施加不當影響。

1966年,美國國會通過《外國禮品與勳章法》(Foreign Gifts and Decorations Act),規定總統個人可接受的禮物價值上限。2023年這個上限定為480美元(約新台幣1.4萬元)。這表示總統可以代表美國接受任何價值的禮物,但在卸任後,只能保留價值不超過480美元的部分。若想保留更昂貴的禮物,需以市價向政府購買,否則,這些禮物通常會移交給國家檔案局,最終歸屬於美國人民,而非個人。

例如,拜登夫婦並未將印度送的鑽石帶回家,而是留在白宮東翼供官方使用;而那隻小狗則因「無法歸檔」,轉送給馬里蘭州一戶家庭,因此可以合理推斷,從未有總統接受過價值達四億美元的禮物。

除了《外國贈禮與裝飾法》,美國憲法中還有兩項「薪酬條款」(Emoluments Clauses),禁止總統接受外國政府或其他美國政府機構的金錢與禮物,以防止利益團體對決策產生過度影響。

因此,在1966年法案通過前,若總統想要個人保留禮物,需獲國會批准,但隨著美國影響力提升,贈禮日益頻繁,逐件審核變得困難,川普在第一任期曾因涉嫌違反薪酬條款遭提告,但最高法院在2021年駁回此案。

倫敦都市大學的憲法專家莫蘭(Andrew Moran)向《BBC》指出:「這確實是在挑戰憲法的界線,我們過去從未見過這種規模或性質的贈與。」

華府「公民責任與道德組織」(Citizens for Responsibility and Ethics in Washington)的利博維茲(Jordan Libowitz)表示,川普若在卸任後繼續使用這架飛機,將會「越界」。「前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的空軍一號,雖然最後被放進他的總統圖書館,但那是完全不同的情況,那架飛機已經退役,雷根之後從未再搭乘過,它只是作為博物館展品,擺在裡面而已。」

雷根圖書館內的空軍一號。取自Ronald Reagan Presidential Library
雷根圖書館內的空軍一號。取自Ronald Reagan Presidential Library

為何這件事格外重要?

面對這次「贈機門」爭議,最應該問的問題是:為何外國政府會想送總統一架價值四億美元的飛機?

《Vox》認為,也許這是善意舉動,但如此高額的禮物,幾乎無可避免帶有「希望回報」的意味,不需要明說交換條件,也足以讓人合理懷疑這是一種「投資」,就像部分人士買入川普媒體公司的股票或迷因幣,意圖獲得影響力。

卡達方面,則否認有意以禮物換取政治影響力,駐華府大使館引述卡達總理接受《CNN》訪問時指出,該案為「國防部門之間的政府對政府交易」,與個人關係無涉,卡達「始終是美國值得信賴的伙伴」。

儘管飛機的贈送計畫尚未定案,但川普考慮並公開支持此構想,依然令人擔憂,儘管從川普的過往行為來看,這也許不足為奇。

川普第一任期內,外國政府曾在他私人企業上花費數百萬美元;去年,他的媒體公司公開上市,進一步擴大其利益衝突;上個月,他甚至宣布,將為投資其加密迷因幣的高額持有人舉辦晚宴,川普還自稱「這是世界上最獨家的邀請」,進一步引發利益輸送的質疑。

川普不僅對接受這架四億美元的飛機持開放態度,甚至聲稱這是明智之舉,這顯示美國總統對豪華贈禮來者不拒。《Vox》就認為,這本身就是個問題,因為會鼓勵其他外國政府效仿,藉此爭取川普好感或政治影響力,這將進一步加劇川普既有的利益衝突,使人更難判斷他的忠誠對象與施政動機。

民主黨展開調查,道德爭議持續擴大

目前,眾議院民主黨人已著手調查卡達贈送飛機的計畫。

理論上,若總統接受飛機並讓政府保留所有權,無論是由國家檔案局管理、供未來總統使用,或是其他官方用途,不必然違反倫理法律。但即使川普能找到法律上的辯護理由,關鍵問題仍是:面對潛在利益衝突,他是否「應該」接受這架飛機?恐怕很難找到一位道德專家不對此提出疑慮。

隨著川普有意接受卡達贈送的飛機的消息曝光,關於總統與外國勢力的互動、利益交換是否已觸及憲法底線,引發激烈討論。儘管贈機案尚未塵埃落定,但這起事件也凸顯川普政治模式與傳統規範間的深刻衝突,也對美國制度的健全性,以及全球盟邦的信任產生深遠影響。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黃仁勳、蘇姿丰、奧特曼、馬斯克同行!川普帶著AI搶進中東
川普訪中東簽大單!卡達砸2.9兆元買210架波音客機「史上最大筆」
川普「關稅外交」再下一城!美英達成初步貿易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