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習會過招 一場會面兩種解讀

作者:顏建發(健行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

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川習會」,在4月8日落幕了。

一場會面,兩種解讀,華府與北京各自有不同的需要,因此有不同的評價。

然而,美中兩國的共同記者會沒提及臺灣問題,也沒談一個中國。這顯示,不管是臺灣問題或一個中國議題,如果不是美中雙方充滿歧見,就是美方的答案不符中方所需,因此北京不希望在共同記者會上提出,以免自討無趣。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外長王毅事後說,中方重申在臺灣、涉藏問題上的原則立場,希望美方在中美三項公報和一中政策基礎上予以妥善處理。

而美國國務院官員會後被問及川習會是否談到臺灣問題時,則再度確認美國的一中政策是基於三項公報與臺灣關係法。

從這角度看,臺海現狀是被維持下來了,態勢上明顯看出美國在相關議題上,握有更多的主動權,理由是:北京的「一中原則」完全得不到美國的認可,而美國對於「一法,三公報」的主張,則由積極走向消極、由顯性走向隱性。

這意謂著,美國的「一中政策」在貶值當中。不過,當被動回答時,仍有一中政策在,顯示,北京最低期待的現狀還被維持住。

儘管北京方面對此雖不滿意但勉強接受,其目的就是為了求取年底十九大權力穩定佈局,必須對內粉飾太平。

但不管怎麼說,北京嚴酷的外交考驗還在後頭。

這一點,我們可以分兩部分來看:

一、川習會是一場不對稱的外交戰:川普擁有主場優勢,習近平在面對年底的十九大權力布局時,必須維持一個穩定與和諧的內外環境,因此對於川普的強硬進逼,只能隱忍。

川普選擇晚宴期間下令以飛彈攻擊敘利亞,亦有下馬威味道,而習近平回答當孩童遭到殘殺時,他了解這樣的反應有其必要。

此說等於為川普背書,讓川普再下一城。

二、川普步步進逼,習近平則一再退讓:習近平委曲求全的同時,他將面對來自川普後續兌現支票的不斷壓迫。

川普在見面前就透過推特公開宣稱雙方會面會很困難;美國再也不能有巨額貿易逆差與工作流失。

而會議中,習近平卻表示中國「不奉行你輸我贏的理念,不走國強必霸的老路」,還說中美兩國元首這次會晤對彼此關係發展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美中經貿需要維持平衡。

習近平還承諾要增加與美國在北韓議題上的合作,迫使北韓放棄核武計畫。

總結川習會不難發現,習近平這一次二十四小時的訪美行程,皆在美國軟硬兼施的壓力下進行。

麻煩的是,在習近平一句「與川普進行長時間深入溝通,加深彼此了解,增進相互信任,達成許多重要共識,建立良好工作關係」的定調後,中國上上下下口徑一致,官媒高度配合,大讚「川習會」,又說中美關係在川普上任後大致上仍處於正軌,且兩國可能發展更加務實的關係。

中國黨報《環球時報》社論甚至指出,「中美關係可以說至此實現了與美國更換領導人相關的平穩過渡」而「中美關係中一些很搶眼的分歧,在幾個月的時間裡被無聲無息消化了」。

無論如何,北京試圖以緩兵之計來應付美國,終究無法解決美中經貿失衡、北韓快速發展核武,以及中國對部署薩德的反對,還有中國在南海擴張等問題。

川普承諾要讓美國再偉大,要讓中產階級重拾尊嚴,但川習會後雙方宣布啟動中美貿易百日計劃,加強雙方貿易和合作關係的方案,宛如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能發揮多少作用,令人懷疑。

而習近平假意應付,等哪一天川普要檢驗各項成果時,矛盾必然會再起,屆時習近平要承受的壓力將會更大,不會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