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國際升息潮流形成,大陸如何因應?

工商時報【主筆室】 美國於日前宣布再次升息,連同英國、韓國稍早前的升息行動,顯示國際上已形成新一波升息潮流。這波潮流,將是中國大陸金融政策的重大考驗。如大陸也加入升息(調升央行基準利率)行列,可能壓抑其民間投資,造成整體經濟下行。反之,大陸若堅持不升息,則難免引起資金外流,同樣會損傷經濟增長動能。這種兩難形勢,大陸如何因應?或許,巧妙搭配運用匯率政策來輔助利率政策,會是個妥適辦法。 美國於2015年12月啟動逐步升息計畫,同時首度宣布美元升息1碼,逆轉了國際金融海嘯以來普世各國利率步步趨低走勢。當時此事對中國大陸影響很大,因之前大陸資金已不斷外流、人民幣匯率相當疲軟,而美元初次升息後,大陸資金外流及人民幣貶值情況皆加劇。 在2016年內,大陸財經界對於美元持續升息帶來的影響,一直很關注,也積極尋求因應之道,稍後就有一些專家學者主張,應提高人民幣利率,以制約美元升息。不過,當時美元升息是國際上的獨角戲,其他國家大都只在冷眼旁觀。而且,大陸資金外流及人民幣貶值情況,也在今年上半年內漸次改善、扭轉,因而人民幣升息之議,一直未獲官方採行。 惟最近國際金融形勢有新變化,主要是英國、韓國這兩個重要經濟體,分別於11月2日、30日宣布升息,與美國合成升息群組,是新一波國際升息潮流之苗頭。其中,美國迄今已幾度升息,又在本月13日再次宣布升息,並可能引來更多國家跟進。面對這種態勢,大陸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肯定要審慎因應。而目前大陸短期貨幣市場利率已有上揚之跡象,下一步是否觸動人民銀行基準利率往上走,殊堪關注。 理論上,若普世各國紛紛跟進升息,大陸也必須「隨大流」地提高人民幣利率;否則,一兩年前大陸資金大量外流、人民幣匯率持續貶值的老戲又要重演,並導致大陸經濟增長動能弱化,可能迫使大陸政府又要以印鈔票、大興土木手段來撐經濟。這種灌水虛增模式,並不能見容於中共十九大新確立的「高質量發展」方針。 可是,人民幣利率若真的走高,雖能防止資金外流,但也會帶來其他副作用。譬如,民間實體經濟投資成本會相應升高,致投資額增長乏力,拖累整體經濟增長。事實上,這項投資在近一兩年來的表現一直很疲軟,其增幅總是落於經濟增長率之下;一旦人民幣利率走高了,則該項投資恐怕更是欲振乏力。 其次,在當前情勢下,若人民幣走上升息之路,難保不會引爆金融風險。關鍵在於,大陸房地產市場,有可能因本幣升息而趨於蕭條,損害銀行債權的安全性。 因為大陸房地產市場多年來持續「畸形繁榮」,交投暢旺及價格水漲船高,主要是銀行貸款撐出來的局面。近期大陸官方雖積極調控房地產市場,但也不敢下手過重,以免市場價格大跌、殃及銀行債權保障。換言之,官方調控目標,是要讓房地產市況趨於供需大致均衡的「不熱不冷」狀態,且目前已基本達標。 可是,人民幣一旦升息,上述的均衡狀態就有可能被破壞;主要表現在,貸款購置房地產成本升高,市場買氣冷卻,價格顯著滑落,致銀行挨受貸款倒帳衝擊。除此之外,以往為房地產投資人做配套貸款(貸給頭期款)的影子銀行,債權保障情況會更不妙。 總的來說,在國際升息潮流下,人民幣利率升也不是,不升也有問題。其實,這個兩難問題,若通過精準的政策操作來加以處理,並非無解。最基本的政策操作步驟,應是以「大數據」模式,精算出全國短期資金市場平均利率水平及其後續走勢,作為人行是否相應調升基準利率的準繩。如市場利率漲勢偏弱,則基準利率調升理由並不充分。 無論如何,人行都應搭配運用匯率政策,來輔助利率政策妥適操作。即若要調升利率,那就需讓人民幣匯率貶值,以提升出口貿易收入,來挹注國內經濟增長動能。反之,若不調升利率(甚或調降),則人民幣匯率有必要升值,以防資金外流。亦即,人民幣利率和匯率政策,可以共構成「蹺蹺板」概念的政策組合,一邊高、另一邊低;有此政策工具,大陸政府即可沉穩應對國際升息潮流。人行基準利率升不升,可自主抉擇,副作用也會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