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美國稅改的全球衝擊

工商時報【主筆室】 美國聯邦參議院共和黨議員一致團結,在12月2日深夜通過《減稅與促進就業法案》(Tax Cuts and Jobs Act, TCJA),讓川普總統的稅改法案來到了最終達陣的關卡,隨後參議院與眾議院將組成聯席委員會議,拉齊兩院分別通過的稅改法案的差異之後,再送川普總統簽署,如果沒有意外,川普總統即將擔綱演出聖誕老公公,送給美國企業與納稅人一個極為豐厚的大禮包。 這個大禮是美國31年來規模最大的稅制改革,法案厚達5百頁,涉及近兩億納稅人的荷包,更將對美國的產業發展帶來難以估計的影響。最重要的條文當然是將企業稅率從35%降為20%,個人綜合所得稅的標準扣除額大幅調高一倍,美國企業留滯海外的獲利,將可以在繳交14%所得稅後全數匯回,而遺贈稅的免稅額大幅調高至1千1百萬美元才起徵,同時,參議院的法案更廢除歐巴馬健保法案中原定的欠繳罰則。白宮經濟顧問估計,現有參眾兩院的法案雖然略有差異,但是未來十年,美國企業與個人累計將獲得1兆4千多億美元的減稅優惠。 川普與共和黨撒錢不手軟的減稅,將會對全球的經濟帶來非常顯著的衝擊,特別是在全球化的經濟結構下,高稅率的國家將受到龐大的降稅壓力,對原本無意降稅的國家,是個難以應付的挑戰,特別是對美國最重要的投資與貿易夥伴中國,非常不喜歡川普的減稅方案;其次,川普降稅必須要成功刺激經濟成長,否則原本已經債台高築、累計債務超過20兆美元的美國聯邦財政,將會走上惡化的不歸路,帶給全球利率與匯率劇烈的挑戰。 第三,川普稅改方案夾帶了關於能源產業的重大改變,複雜的條文中包含了對於石油開採的鼓勵、開放阿拉斯加北極國家野生保護區(Arctic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的石油開採、減少太陽能、風電等再生能源的補貼,這些符合川普一貫主張,打造美國為能源輸出大國、背離巴黎氣候協定,勢必對全球能源市場帶來新一波的震撼。 值得台灣注意的是,美國企業所得稅調降至20%後,與台灣正在進行的所得稅制改革的企業所得稅率一致,台灣個人所得稅率最高級距由45%調降至40%,也與未來的美國個人所得最高稅率接近,加上台灣即將在2019年實施OECD規範的《共同報稅準則》(CSR),稅改後的美國與台灣主要稅制將日益趨近,國家之間的差距逐漸彌平,這是租稅全球化的一個重要趨勢,前任行政院長林全下台前擬定的稅改方案,堪稱符合國際趨勢、前瞻性的布局。 不過,大陸對於川普的減稅方案卻抱持高度的戒心,官方媒體幾個月來不斷以質疑的語氣來評論,擔憂受到的衝擊之一是進一步對人民幣的匯率帶來貶值的壓力、美國企業駐留海外的資金回流,中國將會首當其衝;還有,川普減稅法案在知識財產權上有許多優惠的安排,吸引美國大企業更傾向回國申請知識產權,不利中國科技創新;最後,移民法規配合稅改修改,對於高科技創新人才的吸引力更大,也會迫使大陸以更大的優惠來爭取人才。 大陸面對美國降稅最大的衝擊還是來自於所得稅率,如果美國企業所得稅率降至20%,電價、健保費用都比中國低,將會帶給大陸較大的降稅壓力,對於支出不斷增長的政府財政帶來新一波的衝擊,也不利於一帶一路等重大國家戰略的推動,今年鴻海郭台銘赴美投資、玻璃大王曹德旺宣稱美國製造成本遠低於大陸,都是美國與大陸爭搶重大投資的重大訊號,美國降稅對於大陸的民間投資、政府財政的衝擊,是習近平十九大之後嶄新的課題。 根據本報的報導,11月川普訪問北京雖然氣氛熱絡,習近平也釋出2,535億美元的重大對美投資與採購承諾,但是中美全面經濟對話卻陷入「停滯」狀態,美國近日對中方發起進口普通合金鋁板補貼與反傾銷的「雙反」調查;白宮宣布正式拒絕大陸在WTO提出其具有「市場經濟地位」的要求;甫於德國柏林舉行的鋼鐵產能過剩全球論壇(Global Forum on Steel Excess Capacity)上,美國及其他國家將矛頭指向中國,指控中國是造成全球鋼鐵供應過剩的元兇,中美在貿易問題互動的氛圍急轉直下,川普的稅改可能對中美關係惡化帶來雪上加霜的效應。 還有一個台灣電動車供應鏈必須注意的警訊,參議院通過的法案為了幫助傳統石油業者,取消現有對電動汽車每輛7,500美元的租稅補貼,如果最後沒有在參眾兩院聯席委員會議中復活,對於正在起步中的電動車產業,將帶來強大的負面打擊。 川普發送大禮包式的減稅方案,是共和黨政府的一場政治豪賭,白宮雖然宣稱降稅之後,明後年的經濟成長率將會提高到3%至5%,但是智庫租稅政策中心(Tax Policy Center, TPC)的估算模型卻沒有那麼樂觀,TPC過去幾個月的報告,都堅持降稅對於明年的經濟成長只有0.7%的效應,而且隨後逐年遞減。如果降稅無法帶來實質的經濟成長,卻留下龐大的財政黑洞、以及動盪的利率與匯率,那就是大家所不樂見的悲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