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與韓國富川市簽署新世代環境物聯網污染溯源意向書

在行政院環保署的支持下,工研院今天(10日)與韓國的富川市透過視訊的方式,共同簽署「新世代環境物聯網污染溯源及預測技術」合作意向書,工研院將提供環境物聯網測試設備,並且跟韓國富川市進行技術分享,協助富川市的空氣品質提升。

(溫蘭魁報導)

這項簽約儀式今天(10日)下午在高雄舉行。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關係,簽約儀式採取視訊的方式進行,我方的代表包括環保署副署長蔡鴻德和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所長王人謙等人,韓國方面則由富川市的市長張德天(Jang,Deog-Cheon)親自簽署合作意向書。

韓國的富川市是一座以工業為主的衛星城市,環保署副署長蔡鴻德表示,跟台灣比起來,韓國因為受到中國大陸的影響,霧霾比台灣嚴重,台灣從2017年起,積極發展物聯網(IoT)以及AI人工智慧應用在環境品質感測與智慧治理。

工研院指出,傳統的空氣品質監測設備不僅價格昂貴,且,體積龐大,無法大量布建,導致資料空間解析度不足,無法有效應用在環境執法;工研院運用微型感測技術,蒐集高解析度的時空資料,結合AI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可以提供異常潛勢區位以及異常氣體排放足跡重現地圖以鑑別異常熱區,達成智慧環境治理的應用。

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所長王人謙說「把國內發展用各種檢測器,可以空氣污染的檢測器,還有這些數據,怎麼樣保證它是精準的、有效的,以及這些數據怎麼樣用圖示化,讓人民看了能夠了解、知道而有所反應。」

環保署表示,目前在全台16個縣市、總共布建8300個空品感測器,高密度布建創下紀錄。(照片:溫蘭魁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