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業南向衝200億 專家認為可組國家隊

國發會針對新南向政策訂出KPI(關鍵績效指標),力拚2018年台灣的工程業者於新南向國家得標金額能夠衝至新台幣200億。研究東南亞國家的專家學者指出,台灣不像日本或是中國大陸,以政府發展援助(ODA)的手段,爭取在當地公共建設的機會,因此,台灣只能透過政府和民間共同合作的方式,成立在技術以及管理能力較為堅強的團隊,爭取在當地的工程。 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顧瑩華指出,包括日本和中國大陸多以援外的手段爭取在東南亞國家的公共工程,並且綁定廠商承包。台灣由於和東南亞國家沒有外交關係,也沒有政府發展援助(ODA),因此只能靠一些有潛力的業者,先承包小標案或是示範標案打出口碑。目前包括中鼎工程、中華工程或是友達光電等業者,對於拓展東南亞市場都表達高度興趣。顧瑩華說:『(原音)公共工程需要長期去建立關係,包括政府的關係,以及其他的人脈關係,才有機會參與,否則連標案在那裏,也搞不清楚。』 淡江大學「東協研究中心」主任林若雩也指出,過去國民黨也曾推過南向政策,1989年國民黨中央投資公司也曾邀集3家民股前往越南投資,雖然5年後國民黨宣布撤資,由民股接收股權,但後來成立的富美興公司在越南經營不動產,是越南最大台資建商。因此,政府如果要拿下東南亞國家的公共工程建設,比較好的方式是政府和民間共同合作,成立在技術以及管理能力較為堅強的團隊,而日本商社的模式可以做為參考。林若雩說:『(原音)第比較好的方式,就是合作性的,多管道,多元化的。譬如說,透過joint venture(合資企業),政府以及民間的共同合作,把自己的優點和專長提供出來。』 林若雩也認為,台灣業者也可以和日本高鐵合作,將兩國的高鐵經驗複製到印度等國家,不過,東南亞區域龐大,還是得靠我國駐各東南亞的外館獲取相關資訊,譬如那個國家的那一項工程、地理區域,甚至是廠商的資格等,都必須縝密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