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比爾蓋茲不留遺產給兒女!爸媽正確金錢觀靠3招養成

巴菲特至今依舊熱愛工作,也從工作中得到極大的滿足感。 (來源:<a href="https://charlierose.com/" rel="nofollow noopener" target="_blank" data-ylk="slk:https://charlierose.com;elm:context_link;itc:0;sec:content-canvas" class="link "><ins>https://charlierose.com</ins></a>)
巴菲特至今依舊熱愛工作,也從工作中得到極大的滿足感。 (來源:https://charlierose.com)

撰文者:邱韞蓁 編譯

當個富二代,真好!當上一代父母很富有,尤其有錢到富比世等級,人生已經沒什麼好擔心了——不用工作,不用通勤,可以一輩子享受度假和沙灘。

然而,真正的有錢人,跟凡夫俗子想的可不一樣!從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到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竟然都決定不將自己的巨額財富留給後代。他們其中,有人把錢捐給慈善事業,也有人為了讓兒女了解工作的價值。

以下精選「拿走小孩金湯匙」的5位億萬富翁,以及其背後動機:

一、微軟創辦人蓋茲:教育是最好資產

身價超過千億美元的蓋茲,熱衷慈善與解決社會最緊迫的問題已不是新聞,但今年7月,他竟宣布將把全部資產捐給「比爾及梅琳達蓋茲基金會(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退出超級富翁之列。

其實,此前他早在訪問中說過:「三位兒女將接受良好教育和一些錢,所以永遠不會沒錢,但,他們將需要走出去,建立自己的事業。」這是因為,讓孩子擁有巨大財富對他們不利,會扭曲他們可能做的任何事情,並阻礙創造自己的道路。

二、股神巴菲特:做自己愛做的事

《華盛頓郵報》2014年報導,巴菲特希望為三位孩子各留下20億美元。但,這跟他坐擁的千億美元資產,根本只是滄海一粟,大約99%的資產都捐贈給慈善機構。

他在1986年說過,「希望為孩子留下的錢,足夠他們覺得可以做到任何事,但又不是因為錢太夠而什麼都不用做。」

《股神巴菲特》一書寫到,巴菲特的兒子霍華(Howard Buffett)以前在奧瑪哈競選郡長時,選民都以為選舉經費必定充裕;結果,父親卻要求他用小寫字體拚寫名字,表示自己是沒錢的巴菲特(編按:without capital有沒資本、非大寫意思)。

鼓勵孩子挑戰自己的目的確實奏效了——長女蘇珊(Susan Buffett)成為了慈善家,霍華是商人、政治家、作家,小兒子彼得(Peter Buffett)則是音樂家兼作曲家。

三、紐約前市長彭博:支持子女改善世界

紐約前市長、彭博新聞社創辦人彭博(Michael Bloomberg)目前擁有近800億美元資產,他希望死前捐出全部財產,多數捐給旗下的彭博慈善基金會(Bloomberg Philanthropies)。

「你能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就是『支持那些將為他們和子子孫孫,創造更美好世界的組織』,」他在捐款誓言中如此寫道。彭博的兩個女兒,也在都在該基金會任職。

四、星戰之父盧卡斯:靠教育改善人類生存

《星際大戰》系列的原創者盧卡斯(George Lucas),是好萊塢最富有的人之一,資產達百億美元。然而,他沒把銀河系的功勞傳給四名子女。「我把大部分財富用於改善教育,」他在捐贈誓言中寫道,「這是人類生存的關鍵。」

五、音樂劇之父韋伯:保持工作動力

《貓》、《歌劇魅影》等等百老匯傳奇之作的作曲就是出自安德魯.洛伊.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之手。被譽為音樂劇之父的他,計畫將12億美元財富留給旨在促進音樂和藝術的社會計畫。

「這跟職業道德有關係;而且我根本不相信繼承而來的錢,」他在數十年前年告訴《每日鏡報》,「我不贊成孩子們突然發現很多錢來了,因為他們就會喪失工作動力。」

三招助有錢爸媽養金錢觀:責任、生活各層面、對話

其實,富一代為了傳授金錢概念、移交資產給兒女,可說是煞費苦心。父母固然擔心子女遇到困難,但太早給太多錢,恐怕放縱、寵壞他們,最後養出不負責任的第二代。

首先,學管零用錢。英國私人銀行Coutts的副董事梅依(Stuart May)建議,可以鼓勵孩子承擔一些經濟責任。

如把零用錢分為三類——消費、儲蓄、慈善用途,不只能協助建立正確價值觀,還允許他們趁機犯錯學習,如此才不會因為經濟上被保護得太好,長大後而對未來有不實際期望。

第二,從小做家事。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名譽教授盧薩爾(Suniya S. Luthar)指出,有錢父母想讓孩子保有正確金錢觀,不只需要從「錢」下手,還有生活各層面習慣,不要為其預先做好所有準備。

例如,要求在家做同齡同儕也在做的家事,長大後,不因家裡錢夠多就只想當接受方,而是自己賺錢,有所產出。

第三,承認自己有錢。紐約新學院(The New School)社會學副教授夏爾曼(Rachel Sherman)指出,藉由對話,讓小孩意識並承認自己的財富特權很重要。

換言之,儘早開始理財對話,而不是一昧的閃避金錢話題,才能加強溝通和金融教育來幫助孩子預作準備。

資料來源:MoneyWiseFinancial PostCNBC

看更多商業周刊文章

為何富不過三代,貧窮卻能延續三十代?看懂讓人匱乏的「隧道效應」

全家做起「iPhone舊機回收」生意!收購價比官方高3成,全台門市都能收

Google首位幕僚長的自白:貝佐斯用這兩道問題,給我進入矽谷的門票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