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貝多不再尊英女王為元首 恐形成骨牌效應

加勒比海(Caribbean Sea)小島國巴貝多,日前宣布移除英國女王的元首地位,成為全世界最新的共和國。這項舉動反映了巴貝多人極力要擺脫英國殖民痕跡的渴望,也可能在大英國協內部引發骨牌效應,並助長英國民眾的反君主制運動。

巴貝多擺脫殖民記憶 移除英女王元首地位

位於加勒比海(Caribbean Sea)小安地列斯群島(Lesser Antilles)的島國巴貝多,11月30日正式宣布成為全球最新的共和國,並在英國王儲查爾斯(Prince Charles)觀禮下,移除他的母親、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為巴貝多的國家元首;而現任總督梅森(Sandra Mason),也宣誓成為巴貝多史上第一位總統

巴貝多成為近30年來,第一個宣布廢除英女王為國家元首的大英國協成員。

巴貝多在1625年被首先抵達當地的英國商船「橄欖花號」(Olive Blossom)佔領,宣布該島為當時英王詹姆斯一世(King James I)的殖民地。巴貝多從此經歷了將近400年的殖民統治,期間還成為英國在加勒比海與美洲奴隸市場的中心。巴貝多雖然在1966年11月30日宣布獨立,卻直到55年後的現在才解除幾乎所有的殖民關聯,成為世界最新的共和國。

查爾斯王子在致辭演講中談到了當年「駭人聽聞的奴隸制暴行」,說這一暴行「是我們歷史永遠的污點」。雖沒有正式道歉,但間接承認了英國以往在巴貝多的作為。

「脫英」趨勢早已啟動

巴貝多廢除女王為元首的舉動,不只是對英國王室及其繼承人具有重要意義;對這個新成立的共和國,以及其他可能跟進的國家來說,更是意義重大。

專門報導英國王室新聞的「君王雜誌(Majesty Magazine)」主編利特(Joe Little)表示,巴貝多的這項宣告是一個趨勢的「自然過程」,而這個趨勢早在1952年女王登基後不久就開始了。

利特表示,「我認為,無可避免的,這個趨勢會繼續,不必然在目前這一任英王,但會在未來,而且可能會加速。」

在巴貝多當局去年表達有意廢除女王的元首地位時,白金漢宮雖然表示,「這是巴貝多政府和人民的事。」然而,巴貝多的這項舉動傳達了明確的訊息:在95歲的伊莉莎白女王即將結束70年來的統治,以及73歲的查爾斯準備繼位之際,英國王室在全球的影響力已在逐漸式微。

在1947年,也就是女王即位的5年之前,英國目睹了「王冠上的明珠」印度成為一個獨立的共和國。

在伊莉莎白女王即位之後,獨立運動風潮席捲英國各殖民地,要切斷因為商業與血腥征服而與英國王冠建立起來的關係。加勒比海國家多米尼克、蓋亞那、千里達及托巴哥都在1970年代成為共和國;接著,斐濟和模里西斯也分別在1987和1992年成為共和國。

巴貝多可能啟動骨牌效應

巴貝多宣布不再尊奉英國女王為元首之後,可能在除了英國本土之外剩餘的14個大英國協國家中,啟動骨牌效應。

巴貝多史學家、西印度群島大學(University of the West Indies)校長貝克列斯爵士(Sir Hilary Beckles)向法新社表示,對巴貝多、加勒比海地區的人們,以及所有後殖民社會來說,這都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意義深遠。巴貝多的舉動代表了擺脫帝國和殖民當局的暴政,也擺脫奴役與種族滅絕壓迫的殘暴遺產。

專家指出,一旦查爾斯繼任英王,由於他更具爭議性,又與過去這段歷史缺乏連結;因此,大英國協國家可能會迫切的提出共和制的問題,甚至英國自己都會發出這樣的質問。

君王雜誌的利特表示,在澳洲以及加拿大等地方,非常有可能推動民選的國家元首。澳洲曾於1999年11月,就是否實行共和制舉行歷史性的公民投票,結果近五成五的人支持維持君主立憲,繼續以英女王為國家元首。

英國反君主制運動 將日漸壯大

英國主張廢除君主制、推動共和運動的負責人史密斯(Graham Smith)向法新社表示,巴貝多的舉動很有用,展示了廢除君主立憲制可以輕易的完成。

史密斯指出,這將產生重大影響,尤其是牙買加,兩個主要政黨都支持成為共和國,他們可能將巴貝多的舉動視為一項「提示」。

英國市調公司「輿觀」(YouGov)5月間指出,支持廢除王室的英國民眾,在65歲以上的老年族群只有13%;但在18到24歲的年輕族群,則有41%表示希望有民選的國家元首。

史密斯分析說,此種現象主要來自於對王室的態度改變、對英帝國主義遺緒有更多認識、支持反種族主義運動以及更公平的社會。

史密斯預測,「隨著老一輩的開始衰亡,我們將看到對共和主義的支持飇升。」也就是說,英國王室能否存續,正面臨與日俱增的挑戰。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巴貝多共和國誕生 蕾哈娜獲封國家英雄
新共和國誕生 巴貝多不再尊英女王為元首
白金漢宮:女王背傷 未出席國殤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