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森服藥 飯前30分鐘/飯後1小時為宜

營養師陳姿羽表示,巴金森氏症需透過醫師、營養師及個管師等執行專業化、個人化飲食的調整,才能確實保障巴友安全。(記者曾芳蘭攝)
營養師陳姿羽表示,巴金森氏症需透過醫師、營養師及個管師等執行專業化、個人化飲食的調整,才能確實保障巴友安全。(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一名年約68歲的李姓婦人,6年前有右腳震顫的狀況,被診斷為巴金森氏症,雖定期服藥,但李婦仍感覺好像有股力量侵蝕著她的身體,甚至影響到日常穿衣、洗澡等生活,讓她感到十分困惑及沮喪。醫師得知李婦的困擾後,建議加入巴金森整合治療中心,經由營養師、社工師、藥師、物理治療師等跨團隊的協助,一同找出問題根源,症狀減緩,重拾生活品質。

新竹台大分院營養師陳姿羽表示,食物種類的辨別看似容易,但許多細節及注意事項仍須由專業的營養師提供衛教,並針對每個人的飲食習慣、生活型態、用藥時間及運動等因素給予個別化建議,對病人而言才是最佳的治療方式。

陳姿羽進一步指出,巴金森氏症的藥物常與飲食中的蛋白質有交互作用,最好能在飯前30分鐘或飯後1個小時服藥,避免與高蛋白質食物同時服用,以減少食物對藥物吸收的影響;許多個案知道巴金森藥物要跟食物錯開,但卻時常對於哪些食物含有蛋白質、吃藥若空腹是指飯前多久、如果飯後吃則需要間隔多久時間等產生疑問。另體重減輕及便秘,更是巴友常見的問題,都是需要藉由營養師專業介入,協助改善藥物副作用、飲食選擇等,提升治療效果。

陳姿羽提醒,巴金森氏症是以維持個案的日常生活能力為治療目標,並需透過醫師、營養師及個管師等醫療團隊共同執行專業化、個人化飲食的調整,才能確實保障巴友安全,達到自主控制症狀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