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衛生局年度肝炎報告 亞太社區仍是B肝重災區

根據市衛生局,亞太裔感染乙型肝炎的概率是其他族裔的七倍。(記者范航瑜╱攝影)
根據市衛生局,亞太裔感染乙型肝炎的概率是其他族裔的七倍。(記者范航瑜╱攝影)

紐約市衛生局(Department of Health)近日發布最新紐約市肝炎年報。報告顯示,在2023年,全市罹患慢性C型肝炎病例數較2022年減少11%,而B型和A型肝炎的新報告病例數則均有所增加,其中亞太社區是B肝感染重災區。

2023年,慢性C型肝炎在三種類型中最為嚴重,新報告病例達2375例,其中63%為男性,布朗士及布碌崙(布魯克林)貧困地區的報告率最高,注射毒品為最常見的風險因素。而A型肝炎病例相對較少,2023年新報告僅61例,較2022年增加三成,國際旅行為最常見的傳播途徑。

相比之下,慢性B型肝炎新報告病例達6947例,較2022年增加26%,略高於疫情前。新報告病例中,19%為亞太裔,皇后區及布碌崙貧困地區的報告率最高。衛生局報告指出,過去十年,亞裔社區的報告率持續高於其他群體,30至59歲人群的報告率尤為突出。

B型肝炎在亞裔社區中特別常見,且是亞裔罹患肝癌的首要原因之一。市衛生局指出,亞太裔感染B型肝炎的概率是其他族裔的七倍,每10萬人就有超過兩人感染。B肝病毒主要通過血液和體液傳播,不會通過空氣或飲食傳播。與B肝病毒攜帶者一起進食、握手或觸碰他們使用過的物品不會感染病毒。但民眾應避免共用可能被血液汙染的物品。

接種疫苗是預防B肝的最有效的方法。不少華人兒時都已有接種B肝疫苗,但成年後體檢時,卻常常被醫生告知「未檢測到抗體」,這是由於B肝疫苗並非終身有效。因此,定期體檢、補種疫苗至關重要。

紐約市計畫在2030年前,將病毒性肝炎從重大公共健康威脅名單中除名,目標包括將C型肝炎新增感染數量減少九成,並減少健康不平等。目前,因性別、族裔及社區貧困程度造成的健康不平等現象依然嚴重。如需有關肝炎的資訊,包括如何獲取免費服務,請訪問nyc.gov/health/hepa、nyc.gov/health/hepb或nyc.gov/health/hepc,或致電311查詢。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黃瓜、雞蛋也爆沙門氏菌汙染 急召回…包括好市多
大湖效應降雪正影響紐約 霍楚:別掉以輕心
入冬首場大雪亂交通 紐約、賓州等東岸多州進入緊急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