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大選財經篇/高雄人北漂、低薪 可向新加坡看齊

▲高雄港曾是全球第3大貨櫃港口,2017年掉到第15名,甚至被廈門港超越。(圖/記者黃守作攝,2018.11.7)
▲高雄港曾是全球第3大貨櫃港口,2017年掉到第15名,甚至被廈門港超越。(圖/記者黃守作攝,2018.11.7)

九合一選舉倒數計時,「北漂」、「低薪」為今年高雄市選舉最熱的議題,不論最後誰當選新的高雄市長,經濟問題勢必成為首要解決的課題。雖然過去幾年高雄在硬體建設確實有目共睹,但學者認為,不能只看表面,老百姓畢竟得先求溫飽,才有錢提升生活品質,因此期許未來高雄新市長,可向新加坡學習,因為高雄各項條件不比新加坡差,只要創造有利條件,著重效率、巿場導向、減少干預、施政公平與透明,積極吸引外商投資,創造高就業與高薪資的機會,北漂及低薪也能迎刃而解。

1819年新加坡僅是一個120人的小漁村,面積只有600多平方公里,1959年李光耀接任新加坡總理時,人均GDP(國內生產毛額)僅400美元,但到1999年人均已達2萬2千美元,2016年更創下8萬5千美元,國際貨幣基金(IMF)更預估今年新加坡人均將達9萬0531美元,排名世界第4高,而新加坡人口僅547萬人,全球面積最小的國家之一,缺乏天然資源及腹地,但才不過半世紀的光景氣,50年讓新加坡人均成長了200倍之多,已是台灣的3倍多,成為亞洲最富有的國家之一。

曾替高雄市長參選人做過經濟政策規畫的經濟學者馬凱指出,高雄要解決北漂、低薪,最簡單就是成為新加坡,高雄條件比新加坡好,面對台灣海峽及巴士海峽,緯度也跟新加坡一樣,人民素質也比新加坡好,成為新加坡並不難,高雄一直無法發展,主要原因就是「不開放」及「政府無能」,他建議高雄可以發展自由貿易經濟特區,除對外開放及招商,也可與大陸建立往來管道,透過特區與特區的開放。

本身就是高雄人的高苑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助理教授謝國榮亦認為,高雄要解決北漂及低薪問題,就要吸引外商投資,2013至2016年新加坡平均每年吸引外商直接投資(FDI) 高達524億美元,同時期台灣平均每年FDI僅66億美元,新加坡是台灣的8倍之多,光是2016至2017年新加坡就吸引外資投資達1196億美元。

不僅如此以富比世(Forbes)全球前2000大企業為例,在新加坡的前5大外商企業,於2016年的總營收就高達125億美元,同時也為新加坡年輕人創造很多的就業機會。新加坡亦是亞洲金融中心之一,更是全球主要石油及礦石交易中心,排名全球宜居城市及自由經濟體第三名,全球資訊競爭力、法律秩序指標及國際航空發展更居第一。

曾多次參訪新加坡的謝國榮說,新加坡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約新加坡幣2500元,相當於台幣7萬元,所以新加坡沒有任何北漂或租售的問題,新加坡政府更創造財政盈餘,每年分紅給新加坡公民,而「廉潔又高效率」的政府就是新加坡成功的重要關鍵。

反觀台灣,2016年至2017年這兩年,吸引外資直接投資總共185億美元,新加坡土地面積是高雄1/6,新加坡吸引外資金額卻超過全台灣的6.4倍,新加坡人口才550萬左右、7、8成是華人,高雄人口、面積與資源都遠勝於新加坡,教育普及程度更超過新加坡,為什麼吸引外資就落後新加坡一大截,最主要關鍵因素就是低效能的政府。

高雄港曾是全球第3大貨櫃港口,2017年卻掉到第15名,而2017年全球前10大貨櫃港口中,除新加坡排名第二,其餘全是大陸港口,上海更位居第一,而廈門港在2004年貨櫃吞吐量僅高雄的1/3,2017年已超越高雄港躍居全球第14大貨櫃港口。謝國榮說,高雄是通往廣州、香港、澳門、東南亞、澳洲及紐西蘭的重要門戶,高雄絕對可以像新加坡一樣,甚至超越新加坡。

至於高雄要如何成為新加坡,甚至超越新加坡?謝國榮認為就是要有廉潔高效率的政府及吸引外資進來投資,並提供新加坡吸引外資投資的10大策略給新市長參考,包括一、不論中央及地方政府要「親商」,歡迎全球外資進來,當然也包括陸資;二、相關法律要完備;三、政府辦事效率要高,設立單一口窗口,主動為外商服務;四、要走出去,到各地招商考察,把外商請進來;五、確保投資環境無虞,包括水、電、土地等供給無缺。

六、推動自由貿易港政策;七、培養國際人才,讓外商企業可以就地取材;八、對外來人口要友善,產業要升級,創造附加價值,增加白領及科技人才;九、營造低稅率環境包括公司稅、個人稅及遺產稅等;十、政府官員帶頭招商,到全球開疆闢土。

馬凱亦期待高雄新市長可以把人才及產業找回來,但他不知道新市長有沒有這個能力,因為參選人目標都是先選上,選上後才開始學怎麼做,而且通常都不太會看人,也不會用人及看不到人才,因此他也期盼高雄新市長能識才並善用人才。

謝國榮也希望新市長努力讓高雄成為台灣、甚至亞太的工商與金融中心,並避免以意識形態去干預經濟發展,應回歸市場機制,發展兩岸經貿關係,提升高雄在國際分工格局中的地位,對高雄經濟發展比較有利。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報導
大亞獲TCSA永續報告銀獎 持續朝產業綠化目標前進
美股止穩、亞股漲跌互見 台股早盤攻高光學族群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