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罵網友王八蛋,真的恰當嗎?

作者:徐巧芯

照片來源:中央社
照片來源:中央社

柯文哲罵反年改的陳抗者及網友「王八蛋」,得到四十多萬個讚。

對,反年改的陳抗者選在世大運開幕時抗議並阻斷隊伍入場很蠢——激起很多民怨而非使更多人支持他們的訴求;對,柯文哲市長口中罵的王八蛋三個字的確讓人聽得很爽,也覺得很好笑。

可是我們是不是在激情之後,可以回頭過來思考一下柯市長這麼做真的好嗎?適當嗎?

很多人說,這是柯文哲的「真性情」,比起那些虛偽的政客,他還比較好。

從來沒有人反對政治人物「真性情」,但是「真性情」是否等於帶風向去霸凌跟你意見不同的人?更何況,柯文哲的類似語境已經不是第一次。

他在選舉時說「適合做櫃檯」、當上市長後接待外賓說人家送的禮物是「破銅爛鐵」、對自己的社會局長公然爆粗口、批評自己的公務人員「腦袋裝大便」。

這些乍聽之下都可以說是「真性情」,但是「真性情」的底線在哪裡?可以包涵超過法律底線(曾有多起罵人王八蛋判賠的案例)或者歧視女性嗎?

這既然已不是柯文哲市長第一次因為自己的「真性情」而超越人與人相處應有的尊重和份際,我們為什麼不糾正他?

可能會有人說,是該名網友「先罵別人王八蛋」,為什麼不能罵回去?這裡要談兩個部分:

第一,對方的發言是否有質疑的道理,還是只是胡亂謾罵?

第二,政治人物與一般民眾之間,到底在尊重與分際上有沒有差異?

我們先從第一點討論。回到該篇留言的語境並配合整個事件來看,順序是這樣的。

1. 柯文哲先罵了反年改的陳抗者「王八蛋」。

2. 網友留言「你才是王八蛋!」並表述原因,是因為認為世大運維安不足,是政府應該要檢討才對,在留言末端反問「誰才是王八蛋?」

3. 柯文哲親自留言「你和那些反年改團體都是」。

把內容按順序排列,可以比較清楚柯市長的問題出在哪裡。

首先,王八蛋這個詞是柯文哲先提的,網友的留言意旨是認為相較於反年改團體的陳抗,市政府更有責任做好維安,責任更大。

並向柯文哲說明在很多國際場合當中都會有抗議,辦理活動的主辦單位本來就有責任維護安全。

該網友的發言當然是較為激烈,這一點是她的不對,但她並不是謾罵而是把她的觀點向市長表明。而市長看了是回應她說她也是王八蛋。

柯文哲當然可以真性情地不同意網友的說法,也可以替自己辯駁解釋,但絕對不是只回嘴人家也是王八蛋就結束。

如果真的很在意世大運當天的狀況,包括反年改的抗爭以及當天的維安處理都需要檢討。網友的情緒性發言當然不好,但其中也提到問題的重點「維安檢討」,卻只被回嘴一句說她也是王八蛋。

柯市長此舉有在解決問題嗎?難道不也是跟反年改者一樣挑起情緒對立嗎?只不過風向在他那裡而已。身為政治人物,利用風向煽動民意真的好嗎?

柯市長難道不知道,自己罵了對方一句「王八蛋」以後,會引發更多網友效法,用更強烈且不堪入目的字眼攻擊該名網友嗎?

此時我們可以進入第二部分的討論——政治人物到底有沒有需要守著一個底線。

用更簡單的方式講,市長需不需要有一個「格局」或「高度」?這一點其實沒有正確的答案。每一個公民都可以有不同的選擇。

這也是為什麼美國選擇了川普、菲律賓出現了杜特蒂——這些選項在我們現在眼裡看來有時候覺得奇妙,但確實就是發生了。在台灣也是一樣,我們既然相信了民主制度,就必須接受公民的選擇。

以柯文哲為例,這一次他回罵王八蛋,確實得到很多人的支持。但這不代表它這麼做是「對的」,頂多只能說民眾能夠接受他是如此。

可是我們總是有一群人,會有更多一點的期待。期待具有權力可以改變台灣的政治人物,碰到問題時能以建設性的回應批評,取代只是當下聽了很爽但其實什麼都沒說的酸言酸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