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農・回家 縣長邀大家一同見證布農族文化傳承

在卓溪鄉崙山國小學童合唱「迴盪在山林的樂音」的天籟之音中,「Bunun.Kulumaha 布農。回家-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舊社溯源與重塑計畫成果展」熱烈開幕了。徐榛蔚縣長、卓溪鄉呂必賢鄉長、高小成議員、簡智隆議員及卓溪鄉代會金淑敏主席都到場,以辦喜事的心情,歡迎社會大眾來看展覽,和布農族人一起走回百年前的祖居地。

徐榛蔚縣長感性表示,文化及歷史資產如同水滴的流逝,前人的智慧與文化以及資產遺跡,需要透過我們這一代努力的保存。花蓮縣政府從106年迄109年辦理「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舊社溯源與重塑計畫」,透過行政計畫的推動,創造當代布農族鄉親返回祖居地的契機。百年過去了,時代、空間環境已經不同,布農族子弟回家的路顯得陌生而顛簸。縣府團隊媒合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考古團隊,偕同族人一起回到舊社,運用衛星影像、光達圖資、系統性調查等新科技,讓老家園的面貌一一浮現,向後代子孫訴說先人在山林原野中營造住居環境的智慧。

另外,委託國立臺東大學南島文化中心偕同當代族人親手修復傳統家屋,再現佳心舊社的百年風華。呂必賢鄉長以布農族語高唱「回家」之歌,他說,布農族人百年前守住拉庫拉庫溪流域,是日治時期最後和殖民政府達成和解的原住民族,明年是第二次大分事件百週年,公所也將盛大辦理紀念活動,讓世界看到布農族人堅守家園與文化尊嚴的努力。

本次展覽為花蓮縣文化局委託阿之寶有限公司製作,假花蓮鐵道文化園區一館自10月8日迄11月8日辦理為期一個月特展,結束後移展至Izukan伊入柑布農部落作常設展示,將四年期的成果留駐於卓溪鄉。展場空間分為3個主題,第一區為「老家,拉庫拉庫溪」,呈現如何以考古新科技協助族人返家尋根。其中,以一150公分*150公分大小的灰模地形呈現廣達400平方公里、山高水深的拉庫拉庫溪流域,清楚呈現1875年闢築之清朝八通關古道、1919-1921年興建之日治八通關越道路、布農族聚落的空間位置。

第二區為「家屋,和家屋以外的」,展示佳心舊部落Istasipal家屋的重建歷程,家屋內蘊的社會文化意義以及藤編工藝。此區有一座Istasipal家屋北側剖面模型,讓觀眾清楚瞭解石板家屋搭建工法與室內空間配置。第三區為「獵人,領路」,布農族人的教室在山林,最好的老師是獵人,本區呈現卓溪鄉耆老帶領年輕一輩族人重返山林,傳承族群文化,而年輕一輩的族人將祖先的智慧轉化為登山帶團、山難搜救的技能,實踐對土地的責任。本區展示一個高山協作常用的背架及登山背包,讓觀眾體驗登山負重的身體感受。展覽期間將辦理兩場專題講座與贈獎活,邀請專業團隊及族人分享原住民考古學舊社調查與布農傳統家屋修復的歷程。

卓溪鄉布農族人持續四年走回傳統領域的歷程,積累了許多動人的故事,誠摯歡迎社會大眾前來花蓮鐵道文化園區一館,走進拉庫拉庫溪流域,認識百年前先人辛勤開墾的家園。本展覽動態訊息請見臉書粉絲專頁 https://reurl.cc/3L781l。

(資料來源:花蓮縣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