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運之父」古特曼:癱瘓者曾經頂多活3年,直到他鼓勵患者運動反擊命運

1948年倫敦奧運會開幕當天,喬治六世國王在斯托克曼德維爾醫院主持了一場輪椅射箭比賽,參賽者是16名退役軍人,這群年輕男女的脊椎嚴重受傷但仍超越極限去執行專業運動。這場比賽是路德維希·古特曼實現帕運會夢想的第一步。

猶太醫生古特曼(Ludwig Guttmann)被稱為「帕運之父」,他逃過納粹的統治來到英國牛津,1944年成為斯托克曼德維爾(Stoke Mandeville)醫院的醫生,幾年後,他改變了英國截癱患者的治療方式,因為他認為運動是復健的關鍵。

在那個年代,脊髓損傷科對病人的照顧只是暫時保住生命,最終仍會喪命的。截肢、癱瘓的青少年被送到病床上,被禁錮在石膏中,多達80%會在3年內死於褥瘡、尿道感染或其他併發症。古特曼改變了這種消極救治,他要所有員工護理照顧病患時,拋棄所謂「注定會死」、「已經是廢人」的宿命論,他鼓勵所有病患對殘酷的命運做出反擊。

有「帕運之父」之稱的猶太醫生古特曼(Ludwig Guttmann)。(@wikipedia/CC BY 4.0)
有「帕運之父」之稱的猶太醫生古特曼(Ludwig Guttmann)。(@wikipedia/CC BY 4.0)

有「帕運之父」之稱的猶太醫生古特曼(Ludwig Guttmann)。(@wikipedia/CC BY 4.0)

他引入物理治療法作為後續治療的概念,將運動作為增強病患肌肉力量與減輕抑鬱的方式,並聘請軍隊體能教練進到醫院,訓練病人丟接球、舉重,復健成果顯著。幾個月之內,脊髓損傷科成為了創造奇蹟、希望和決心的地方,一位已經平躺26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老兵,6個月後竟能靠一根拐杖走路。

他更證明了身障人士運動可以與非身障人士運動一樣具有競爭力和刺激感。這導致了醫院舉辦了斯托克曼德維爾運動會(Stoke Mandeville Games),最後它逐漸演變成存在身體障礙的運動員所參與的帕拉林匹克運動會(Paralympic Games)。如今,四年一度的帕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體育賽事。

逃出納粹暴政

古特曼1899年7月3日出生於德國的猶太人家庭。1917年,古特曼在一家煤礦工人醫院做志工時遇到一名年輕的截肢患者,當時截癱實際上是一種死刑,這位工人因為工作事故而截肢喪命的悲慘命運,對古特曼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24年獲得弗萊堡大學(University of Freiburg)醫學學位後,古特曼1930年代在布雷斯勞(Breslau,現波蘭樂斯拉夫)的溫澤漢克(Wenzel Hancke)醫院擔任神經外科先驅福斯特(Otfrid Foerster)助手。他原有望成為下一個德國神經科名醫,但是納粹崛起後,這個職業夢想破滅了,1933年納粹通過惡名昭彰的《紐倫堡法》(Nuremberg Laws),其中包含限制猶太人行醫等反猶條款。

當時的歧視法律規定,猶太醫生只能治療猶太患者,古特曼因此被醫院解僱,被分配到布雷斯勞猶太醫院工作,不久之後,水晶之夜(Kristallnacht)發生了,這一晚上,納粹黨員與黨衛隊(Waffen-SS)襲擊德國全境的猶太人。

「11月9日,我剛好開車去猶太教堂,」古特曼後來回憶道,「數百人圍在教堂外,教堂熊熊燃燒,黨衛軍把我們的禱文拿去當足球踢。我站在那裡,眼淚不斷流下來。」那天有64人來到醫院尋求庇護,古特曼收治了他們;第二天他便遭到黨衛軍刁難,「醫院坐著3名軍官『64人被收治,你怎麼解釋?』我試著討論每一個案例,硬掰了各種各樣的診斷。」

儘管有勇氣,古特曼深知繼續待在德國並不安全,1938年納粹官員恢復他的護照,命令他前往葡萄牙治療替葡萄牙獨裁者薩拉查(António de Oliveira Salazar)的朋友治療,他便帶著全家人出差,在回德國的路上通過英國。當地的難民援助組織安排古特曼一家人留在英國,1945年古特曼歸化為英國公民。

在英國,古特曼繼續進行脊髓損傷研究,後來被任命在斯托克曼德維爾醫院建立脊髓損傷中心,他拒絕脊髓損傷就是死刑的說法,他致力於為患者進行復健,幫助他們擺脫褥瘡感染等長期躺床的後遺症。

鼓勵患者保持進步與希望

古特曼無微不至的照護方式,讓許多截癱患者活了下來:每兩個小時就將患者翻身一次,並製定運動康復計劃,恢復患者的自尊。他曾表示:「如果不將運動納入身障人士的康復訓練,那將是嚴重的疏忽。」

古特曼的療法影響世界各地整整一代的醫生,曾與他共事的醫師說:「可以說,脊髓損傷患者若去其他地方求醫就可能會死。他對醫院照護的方方面面施加全面且強迫性的控制,會半夜過來確保護士有替病患翻身,會檢查清潔工作與病房提供的伙食。這與其他醫院形成巨大的反差。」

治療最重要的部分是「確保患者保持一定進步和恢復以前生活的希望」,所以古特曼的醫院開設康復工作坊,讓患者能練習做木工、修理鐘錶,並藉由參加各種活動,保持社交活躍。他並鼓勵患者從事體育活動,輪椅籃球、輪椅射箭等仰賴上肢力量的運動都很受歡迎。

2020東京帕運,澳洲游泳選手凱利(Ahmed Kelly)。(AP)
2020東京帕運,澳洲游泳選手凱利(Ahmed Kelly)。(AP)

2020東京帕運,澳洲游泳選手凱利(Ahmed Kelly)。(AP)

陪身障人士走向國際體育舞台

1948年7月29日,第一屆斯托克曼德維爾運動會在倫敦夏季奧運會開幕的同一天開始,選手都坐在輪椅上參加射箭比賽。該賽事每年舉行一次,並且逐漸變得國際化,1952年一支來自荷蘭的身障退伍軍人隊伍,前往英國參加第一屆國際斯托克曼德維爾運動會。1960年,國際斯托克曼德維爾運動會首次與奧運會同時在義大利羅馬舉行,這場賽事現在被公認為第一屆帕運會。

此後帕運改成每四年舉行一次,「帕拉林匹克」(Paralympics)一詞的使用,是由古特曼率先向國際奧委會就「奧林匹克」和各個組織的名稱進行對話而來,國際帕拉林匹克委員會(International Paralympic Committee)並因此於1989年正式成立,而Paralympics指的是賽事與奧運會同時、同地舉辦的事實,並於1984年被國際奧委會追認。

雖然帕運在短時間內取得大量關注與支持,但後來的奧運主辦城市卻以各種緣由拒辦帕運。1968年奧運主辦城市墨西哥城抵制帕運,古特曼接受以色列政府的邀請,改在以色列拉馬干(Ramat Gan)舉辦,當年11月4日,近萬人在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體育場觀看了帕運開幕式。

2020東京帕運,埃及桌球選手哈馬托(Ibrahim Hamadtou)。(AP)
2020東京帕運,埃及桌球選手哈馬托(Ibrahim Hamadtou)。(AP)

2020東京帕運,埃及桌球選手哈馬托(Ibrahim Hamadtou)。(AP)

1980年,蘇聯拒絕同時舉辦莫斯科奧運與帕運,導致帕運不得不再次更換場地。一名蘇聯官員被問及為什麼拒絕帕運時,聲稱「整個蘇聯都沒有殘障人士」。直到1988年漢城奧運和1992年法國阿爾貝維爾冬奧,兩屆賽事的帕運和奧運維持在同城、同場館舉行,才將奧運與帕運同時舉辦的傳統延續下來。

古特曼因其在神經病學領域和為身障人士權益付出取得巨大成就,而被授予大英帝國勳章,並被女王伊莉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封為爵士。

1980年3月18日,古特曼去世,但他的精神永遠留存。他創辦帕運會前身的宗旨至今激勵了世人:「斯托克曼德維爾運動會的目標是在國際體育運動中團結來自世界各地的身障男女,你們展現的真正體育精神,將給成千上萬的癱瘓者帶來希望和鼓舞。」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塞港惡化、疫情蔓延、運價飆漲、供應鏈緊張 全球海運危機將衝擊年終購物季
相關報導》 無視G7盟國苦勸、頂住兩黨批評逆風:拜登堅持8月31日撤軍死線,同時下令準備「應急計劃」

更多追蹤報導
東京帕運我選手迎首勝 桌球小組賽級晉級淘汰賽
英自由車女將克服霸凌與厭食 摘帕運第15金
埃及桌球員「嘴揮拍腳發球」 兒時被笑燃鬥志
國一患罕病右腳被迫截肢 19歲模特兒再出發圓夢登台
帕運甫開幕 日本政府再追加8地緊急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