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疱疹和免疫力有關?痛起來要人命的「皮蛇」懶人包一次看
帶狀疱疹就是俗稱的「皮蛇」,當患者病毒復發時,初期會感到些微不適,接著會開始起紅疹、水泡,出現刺痛感或劇烈神經痛,甚至諸多併發症齊發,症狀變化多端,讓人難以捉摸。統計顯示,台灣每年多達12萬人,深受帶狀疱疹所苦。究竟帶狀疱疹是什麼?帶狀疱疹和免疫力下降有關?一起來認識!
帶狀疱疹是什麼?
帶狀疱疹即是俗稱的「皮蛇」,是一種感覺神經受到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感染導致紅疹、疼痛的疾病。根據台大醫院衛教資料,引起帶狀疱疹的病毒與引發水痘的病毒,都是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初次進入人體時稱為「水痘」,皮膚會長出水泡和紅疹,特別的是,水痘痊癒後,病毒不會離開人體,而是終生潛伏在脊椎的「背根神經節」中。等到人體免疫力下降時,病毒便會伺機而動,沿著單側神經節蔓延至皮膚,除了造成神經發炎,也會讓神經所支配的皮膚紅腫、長水泡,這便是為什麼帶狀疱疹在臨床上的表現,會長得像一條蛇的緣故。簡單來說,帶狀疱疹就是潛伏的水痘病毒復發,所以沒長過水痘的人,不會感染帶狀疱疹。
至於外界流傳「帶狀皰疹長一圈就會一命嗚呼」的說法,亞東醫院釋疑,從前帶狀疱疹並沒有相應的藥物及疫苗,免疫力低落的人,容易因併發腦炎、肺炎而喪命;但現代醫療已有長足進展,提高警覺、及早就醫的話,帶狀皰疹的致死率沒有那麼高。
帶狀疱疹原因是什麼?帶狀疱疹和免疫力有關?
誘發帶狀疱疹出現的主因為免疫力下降,而導致免疫力下降的原因有以下七項:
年齡:奇美醫院皮膚科醫師侯源裕表示,年齡是罹患帶狀疱疹最重要的一項因素,尤其50歲以上者,因為免疫力會隨年齡增長而降低,得到帶狀疱疹的機率連帶增加。
生病:患有急性疾病(如傷風感冒),或慢性疾病(如慢性腎臟病、癌症、糖尿病、愛滋病、紅斑性狼瘡),免疫力會降低。
局部外傷:假設頭部有外傷,比較有可能誘發頭部的帶狀疱疹。
情緒與壓力:長時間處在高壓,或情緒低落(如發生家庭變故等)者,會讓帶狀疱疹有機可乘。
疲倦:工作太累、熬夜、睡眠不足、作息不正常,都會使得免疫力下降。
手術:特別是接受器官移植、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者。
使用影響免疫力的藥物:例如類固醇、免疫抑制劑等。
帶狀疱疹症狀有哪些?
帶狀疱疹初期症狀不明顯,患者可能全身疲倦或輕微發燒,而身體某部位的皮膚會有難以形容的燒灼、刺痛或發癢感,通常發生在單側,且好發於胸背部與臉部三叉神經區域;隨著病程的發展,患病部位會開始出現紅疹,之後形成一群群水泡,並合併有劇烈的疼痛。
如果沒有及時就醫,帶狀疱疹症狀會更嚴重,紅疹和水泡會增加,沿著神經的走向形成帶狀,並加劇疼痛感受。若能控制得當,這些水泡通常會在兩周內慢慢變得混濁,接著逐漸結痂、癒合。患者的皮膚常有色素沉積的現象,可能留下棕色的斑痕。
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患者都這麼幸運。有部分患者在水泡癒合後,仍會持續感覺疼痛長達數年,這種長期的疼痛稱為「疱疹後神經痛」;也有患者局部運動功能受損,比如顏面神經麻痺、肌肉無力。而當帶狀皰疹發生在臉部三叉神經的眼神經分布處,病毒可能影響到眼部,造成結膜炎、角膜炎,甚至導致失明,務必特別小心。
帶狀疱疹會傳染嗎?帶狀疱疹該看哪一科?
沒有得過水痘的人,若接觸到帶狀疱疹患者的飛沫或體液,像是近距離交談、共用餐具、毛巾、碰到患者衣物等,便有可能被傳染而得到水痘。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衛教資料說明,帶狀疱疹在皮膚病灶結痂前,都有傳染力,因此患者應該避免他人直接接觸病灶,也要避免接觸未出過水痘者。
說到治療帶狀疱疹,很多人都會想到要看皮膚科;不過,建議患者要按照不同的病程,選擇不同的科別,才能對症下藥:
胸、背部、臉頰有不明疼痛,出現感冒症狀:找家醫科或皮膚科。
皮膚初步冒出水泡:找皮膚科。
已有不少水泡,擔心會有併發症;或本身有慢性疾病、免疫不全患者、癌症患者:找大醫院的皮膚科或神經內科。
鑑於帶狀皰疹愈早發現,治療的效果愈好,提醒民眾切勿抱持「讓帶狀疱疹自己好」的想法,以免延誤就醫,衍生出諸多後遺症。
帶狀疱疹怎麼預防?
帶狀疱疹隨著年紀漸長,常在免疫力下降時發作。想要預防帶狀疱疹,戒除菸酒之外,還應養成作息正常、充分休息、均衡飲食、適度運動的好習慣,調適生活中的壓力調適也很重要,對於預防帶狀疱疹復發或減輕症狀,皆能有所幫助。皮膚科醫師郭育宏另提及,可以適度補充幫助神經修護的維生素B群(尤其是B12),幫助預防。
此外,施打帶狀疱疹疫苗,也是預防感染、降低復發機率的重要方式之一。疾管署指出,50歲以上未曾接種過帶狀疱疹疫苗者,不論之前是否有水痘或帶狀疱疹病史,都建議接種一劑活性減毒帶狀疱疹疫苗。不過,活性減毒帶狀疱疹疫苗並不適合孕婦和嚴重免疫缺失者,目前台灣已有引進新型蛋白質次單元疫苗,施打前可先諮詢醫師,再選擇接種適合自己的帶狀疱疹疫苗。
實習記者:陳昭容
核稿編輯:廖梓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