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鍋碗去抗議

工商時報【文顏嘉南】 哥倫比亞爆發反政府示威抗議,民眾透過敲打鍋碗瓢盆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響,表達對政府的不滿情緒。 ■Following sometimes deadly protests in Bolivia, Chile and Ecuador, Colombia is the latest country to embrace the Latin American tradition of publicly expressing anger with the status quo by flailing at cookware. 哥倫比亞總統杜克(Ivan Duque)的政策引發民怨,哥國近來爆發反政府示威遊行,30歲的烘焙師帕拉(Charlie Parra)帶著他的生財器具-量杯與湯匙,與其他群眾一起走上街頭。 帕拉大力敲打他的不銹鋼杯,其他抗議民眾則是敲擊煎鍋或水壼,示威群眾有節奏地敲鍋打碗,猶如一支鄉村樂團。 其實「敲鍋打鐵遊行」(cacerolazo)是南美洲傳統的抗議方式,透過敲打廚房用具表達對和現狀的不滿。抗議者拿著木匙敲打平底鍋,或是把沙拉夾當鼓棒,敲擊茶壺。 空的鍋碗 代表肚子餓 示威民眾藉由敲鍋打碗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響,展現對政府的憤怒情緒。空的鍋碗代表沒填飽的肚子。南美洲民眾過去多年來透過敲鍋打碗,讓不得人心的政府下台,從厄瓜多到阿根廷皆不乏成功案例。 德州大學泰勒分校的拉丁美洲歷史學家史奈德(Colin Snider)表示:「抗議的群眾利用家家戶戶常見的廚具,表達他們的日常困境。政府若是忽視民怨,將自食惡果。」 「敲鍋打鐵遊行」既簡單又有破壞力,不需要準備特殊工具,到廚房拿把鍋子或派盤,就能上街表達訴求。敲鍋打鐵的喧鬧聲在人口密度高的城市輕易得到回響,迅速壯大示威聲勢。 由於反政府示威遊行延燒,哥倫比亞政府甚至在首都波哥大實施宵禁,但也阻擋不了民眾表達訴求。宵禁讓示威者無法上街,他們便改到陽台或屋頂敲鍋打鐵。 宵禁時36歲的教師納蘭霍(Luisa Naranjo)站在窗邊敲打瓶罐,她表示:「這是我們向當權者說『不』的方式,政府無法藉由宵禁阻止民眾發聲。」納蘭霍與哥倫比亞其他民眾對高達10%的失業率、大學學費竄升,還有多位社運領袖遭到蒙面武裝暴徒暗殺感到憤怒。 敲鍋打鐵 推翻暴政 哥倫比亞18歲示威者克魯茲(Dilan Cruz),在街上遭到警察催淚彈擊中頭部重傷死亡後,進一步激化反政府情緒。 南美洲的敲鍋打鐵文化最早出現在1964年,由巴西的中產階級家庭主婦發起,她們擔心左派總統古拉特(Joao Goulart)將引發食品短缺。不久後巴西軍方發動政變,推翻古拉特。 1971年智利婦女採用相同的手法,抗議社會主義總統阿葉德(Salvador Allende),兩年後皮諾契特(Augusto Pinochet)將軍在美軍的支持下,推翻阿葉德政府。 自此之後,「敲鍋打鐵遊行」成為南美洲的慣用的抗議方式。智利民眾在1980年代利用敲鍋打碗將皮諾契特趕下台。阿根廷總統德拉魯亞(Fernando de la Rua)不敵鍋碗瓢盆的威力,在2001年被迫下台。三位厄瓜多總統在1997年至2005年間,也面臨相同的壓力而辭職。 2000年代委內瑞拉民眾頻頻走上街頭抗議已故總統查維茲,市面上甚至有「敲鍋打鐵遊行CD」,曲目是將近一小時的敲鍋打鐵錄音,讓手痠的民眾繼續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