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進入巴爾幹 歐盟關注家門口的中國影響力

塞爾維亞醫院
塞爾維亞總統稱讚中國「是唯一幫助我們的國家」

2020年3月新冠疫情肆虐歐洲、個人防護用品極缺之際,歐盟領袖德國作出了禁止向歐盟候選國塞爾維亞出口醫療防護品的決定。同一時刻,中國則向後者發送了大量醫療援助物資,以至於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公開稱讚中國「是唯一幫助我們的國家」。

除醫療防護用品之外,近年來,歐中經貿關係發展成快速上升趨勢。歐洲很多國家,包括巴爾幹地區國家所得到來自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FDI)都急劇增長。介於巴爾幹地區地理位置的敏感重要,中國在那裏的投資增長益發受到特別關注。

歐洲媒體當時對上述情勢報導就已經指出,中國逐步在巴爾幹地區擴大影響力「已經引起美國關注」。

不少評論稱,中國已經將巴爾幹看作進入歐洲的門戶。

隨著中美全球角力的加劇,歐洲這個當下世界第一大規模市場如何站隊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戰略布局與一帶一路

美國和歐洲長期以來一直關注與指責俄羅斯對西方的干預如何,指責莫斯科破壞歐洲和北美的民主程序。然而,自全球疫情期間美中關係加劇惡化後,北京在歐洲擴大政治和輿論方面影響也日益成為各國媒體、智庫和政經精英層密切關注的領域。

《亞洲時報》最近有報導稱,北京在巴爾幹西部煤電投資自2016年以來增加了3倍。報導還引用丹麥非政府組織「可持續能源」顧問的話說,巴爾幹西部和非洲,東南亞一樣,成了中國投資煤電站的主要熱點。

上述報導從環保角度說,中國投資在波斯尼亞最大的燃煤發電廠圖茲拉價值7億歐元的擴建項目違反了歐盟有關規定,加劇了空氣污染。

除經濟與能源利益之外,英國皇家聯合三軍研究所(RUSI)最近刊登還分析說,巴爾幹「重要的戰略位置」是中國投資進入那裏的主要考量。

分析作者卡爾希奇(Harun Karčić)說,中國投資進入巴爾幹是自2013開始的「一帶一路」項目的延伸。中國的基建投資計劃設想通過歐亞大陸和海上把亞洲同歐洲和非洲相連接,而位於歐洲南端的巴爾幹西部地區就成了中國進入中歐和西歐的門戶。

卡爾希奇認為,中國貨物通過海路在希臘的比雷埃夫斯港口上岸,經由公路和鐵路運輸到達中歐,東歐,和西歐,比經過歐洲北部的鹿特丹,或漢堡的貨物運輸更容易,價格也更低廉。2016年8月,中國遠洋運輸集團宣佈購得比雷埃夫斯港口管理局的多數股份,接管了這個希臘港口的經營權。

「17+1」合作

中遠集團當時表示,對希臘港口的海外收購項目是推進全球化戰略布局的重要步驟,並計劃將那裏發展成歐洲最大的集裝箱港口。希臘總理當時表示希望比雷埃夫斯港將擴建升級,日後成為中國貿易進入歐洲的第一站。

2019年希臘加入了中國同在中歐和東歐的16個國家經貿合作機制,使該經貿合作機制擴大為「17+1」。中國每年同這17個東歐和中歐國家舉行會議討論投資合作。

卡爾希奇說,波斯尼亞,黑山 ,塞爾維亞,北馬其頓和希臘這些巴爾幹半島國家普遍缺乏資金,其中的前共產主義國家國有企業私有化不成功,因此很難吸引外國投資。相比之下,中國的軟貸款和回扣條件對這些國家更有吸引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歐盟會要求對共產主義時期的國有企業進行私有化,這樣會導致低技術工人失業。而中國收購當地的重工業資產被認為有利於保護當地的就業。因此卡爾希奇說,這些國家的統治精英更喜歡同北京,而不是布魯塞爾打交道。

聯合三軍研究所的文章說,中國在希臘北部,塞爾維亞和黑山等國的投資增長很快。塞爾維亞和中國的貿易在2018年達到了21億歐元,中國在塞爾維亞的投資達到了100億美元,使塞爾維亞成了「17+1」排名榜首的國家。

塞爾維亞死而復活的鋼鐵廠

卡爾希奇舉例說明華盛頓和歐盟對巴爾幹西部國家缺乏興趣讓中國乘虛而入時提到了塞爾維亞歷史悠久的斯梅代雷沃(Smederevo)鋼鐵廠。

這家鋼廠在第一次私有化過程中被美國匹茲堡鋼鐵企業收購,但虧損迫使美國企業在2012年退出;企業以一美元象徵價格出售給塞爾維亞政府。

2016年在第二次私有化中,企業被中國鋼鐵企業收購。兩年後企業復蘇使塞爾維亞成為世界粗鋼生產增長最快的國家,而且對歐盟鋼鐵市場形成巨大衝擊。

華為5G

卡爾希奇還提到一個受到國際人權活動人士關注的塞爾維亞項目,即中國的電訊巨頭華為公司在貝爾格萊德市安裝的「安全城市」系統。

貝爾格萊德市安裝包括一千個高清攝像頭的監視系統,利用人工智能,使用人臉識別和車牌識別軟件,向塞爾維亞內政部傳送搜集的信息。

在華為設備及5G互聯網技術在歐美主要國家引起爭議,受到間諜危險指稱,並紛紛被封殺的同時,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的城市安全跟蹤系統使用華為技術受到歐盟與美國的關注。

批評者指責華為的技術侵犯了個人自由,甚至讓北京能夠監視塞爾維亞公民。美國CBS新聞指責說,塞爾維亞被北京視為通往歐洲的「門戶」,中國借此項目增強在塞爾維亞的影響力。

2020年年底,歐盟不顧美國的反對,同中國完成了進行多年的投資協定談判,協定雖然尚待歐洲議會批准通過,但是反對聲音已經四起。一些歐盟議員已經以北京侵犯人權的理由表示反對歐盟和中國的投資協議。

儘管多數分析人士都認為反對聲音不會影響到歐中投資協定最終通過,但是他們也紛紛指出,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英語國家一樣,多數歐洲國家在未來如何應對一個更加強勢的、非民主體制的中國,如何在維護自身道德價值觀的同時找到維繫經貿關係的平衡點,是讓各國政界精英都很撓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