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金改革崎嶇路 林萬億不懼雜音續前行

文●黃晴冬

年金改革崎嶇路 林萬億不懼雜音續前行
年金改革崎嶇路 林萬億不懼雜音續前行

肩負著不成功便成仁的壓力,「年金改革」堪稱蔡政府最大的挑戰,自改革推行之初,年金改革委員會召集人、副總統陳建仁數度親上火線回應外界抨擊;而在媒體上、民眾陳抗中,也經常看得見副召集人兼執行長林萬億的身影。

擔任行政院政務委員的林萬億,不僅力推年金改革,弱勢脫困大溫暖計劃、十二年國教、勞保年金化、國民年金……許多政策都有他的足跡。種種社會問題亟待解套,想做的事情太多,在接受《健康保險大家談》電視節目主持人黃秀玲教授專訪時,林萬億開玩笑說「我是不自量力了!」

懷社工之心 踏足政治展抱負

出身社會系的林萬億,學的是社會工作,早先深入團體、社區幫助個案,之後才接觸到政策、福利國家等層面。「在做社工的期間,我發現從前靠親族可以解決的事情,慢慢得靠政府制度、社會力量才能完成。」林萬億表示,家庭萎縮、經濟發展下,不只是老弱婦孺,結構轉型的失業者、在M型社會中掉下懸崖的新貧族,都急需政府的關心,並非所有難關都能靠家庭成員互相接濟來度過。

基於這樣的觀察,林萬億漸漸出現在政治場合中,為政黨繪製福利國家的藍圖,一九九九年更接受時任台北縣縣長蘇貞昌邀請加入政府團隊。有感於九○年代末的台灣已走向後工業社會,僅加強肉眼可見的硬體建設當作政績是不夠的,「生活品質、人身保全、民眾福祉愈來愈重要,」只有物質並不夠,提升大眾素養及健全福利制度等軟性議題,是當時更為迫切的需求。

來自學界的林萬億,了解實務研究有多重要,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頗有思想巨人胡適的風采。想為台灣高齡化問題找到解答,林萬億也受國科會所託帶領研究團隊,預想二○二五年台灣步入超高齡的未來。

台灣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就要超過總人口二十%,而台灣一.一的超低生育率,更「冠絕全球」。未來家庭人口變少,要繼續依賴外籍看護,還是將長照責任推回給家庭?問題已迫在眉睫,林萬億嫌自己手腳不夠快,沒辦法快刀斬亂麻。

廣推年金制 社福孤兒獲保障

在高齡社會的背景下,保障老年經濟安全的政策更是迫切,大致可分兩個階段:一是將過去少給的補足、二是把多給的收回。

過去農民、家庭主婦等非軍公教身分的民眾沒有源源不絕的年金,這些年金孤兒等於老年全無保障。在一九九二年,首次有政黨候選人把「老人年金」加入政見,直到二○○七年《國民年金法》正式通過立法,這趟路走了十五年才成功。「當天許多委員從立法院走出來後馬上打電話給我,恭喜我功德圓滿可以榮退了!」林萬億笑說。

說是如此,不過從日後的改革發展,可以看出林萬億離退休還有很長一段日子。勞保舊制的退休一次給付,或因通貨膨脹、或因投資失利、或因子孫花用,很多勞工自覺很難靠這筆退休金安穩度過餘生,於是政府進一步推動勞保年金化,林萬億在二○○七年起不斷透過政策遊說拉攏支持,最終新制得以上路。

顧全大眾的晚年保障,但談到年金改革問題,他話同樣說得坦白,表示制度設計不夠周延,導致軍保、公保與勞保財政嚴重失衡。他以公司形容,「如果民眾知道這家公司要倒閉,根本不會去光顧,生意就會愈來愈差,」沒有人願意支持一個會破產的制度,民眾失去信心,要救它就更難!林萬億認為,讓年輕人看到這個制度是有希望的、能永續的,改革非做不可。「等一天就錯過好時機,拖一天就愈靠近破產。」林萬億強調。

有理走天下 簡單說也慢慢說

不過「年金改革副召集人」的頭銜也為林萬億帶來不少困擾,遭人口出惡言、人身威脅在所難免,警察一度提出要派員保護,全都被他回絕,行事低調就是林萬億的自保之道。雖然一路走來不少抗議聲浪,也數度被反年改團體點名「踹共」,但他仍感恩社會給予的正面回饋,深信有理能走天下。

林萬億試圖將過去的制度缺陷解釋清楚,「在新舊制下,有些人的所得替代率超過一百%,這是很難被社會接受的,」過去公務員薪資水準不如民間企業勞工,優厚的退休金是為了補足這缺口,但一九八○年代出現薪資交叉,公務員不再是收入弱勢,就應該調整制度,才合乎社會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