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桿菌是什麼?嚴重恐變胃癌?該如何預防?

YouTuber蔡阿嘎和老婆二伯結婚後,接連生下兩個兒子,二伯產後一年多卻還有嘔吐症狀,原以為是孕吐,到醫抽血、照胃鏡檢查後,才發現是感染幽門桿菌,胃部長期處在慢性發炎的狀態。究竟幽門桿菌是什麼?傳染途徑為何?如何避免惡化成胃癌?

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種具有纖毛的螺旋狀細菌,顧名思義,幽門桿菌主要寄生於胃的幽門(胃與十二指腸連接處),主要存在胃裡,有時在腸道、糞便,或是口腔裡的牙菌斑裡也可能發現。(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種具有纖毛的螺旋狀細菌,顧名思義,幽門桿菌主要寄生於胃的幽門(胃與十二指腸連接處),主要存在胃裡,有時在腸道、糞便,或是口腔裡的牙菌斑裡也可能發現。(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幽門桿菌是什麼?

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種具有纖毛的螺旋狀細菌,顧名思義,幽門桿菌主要寄生於胃的幽門(胃與十二指腸連接處),主要存在胃裡,有時在腸道、糞便,或是口腔裡的牙菌斑裡也可能發現。

有的人會因感染幽門桿菌,導致胃酸過多,併發幽門部胃炎及十二指腸潰瘍;另有一類人在染病後,會產生慢性胃炎,增加罹患胃癌的風險,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HHS)在2021年底公布的第15版致癌報告中,就新增了包含幽門桿菌在內的致癌物。

延伸閱讀》二伯生完1年還在孕吐!就醫檢查竟生病:嚴重恐變胃癌

幽門桿菌症狀有哪些?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官網提到,許多人會在健檢的時候發現幽門桿菌,卻因沒有症狀而猶豫是否治療,但其實是因為還處在慢性胃炎的初期階段,才會誤以為自己身體沒事,早期治療才能減少持續惡化成胃癌的風險。

基隆長庚醫院胃腸科主治醫師錢政弘也表示,幽門桿菌若長期沒有治療,有兩成感染者會進展成慢性胃發炎、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出現腹痛、腹脹、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噁心或體重減輕等不適症狀。

幽門桿菌的好發情境

幽門桿菌感染人的確切途徑目前仍然未知,但可以知道幽門桿菌會透過直接接觸唾液、嘔吐物或糞便,在人與人之間傳染,也會由受污染的食物或水傳播。而幽門桿菌感染通常在兒童時期發生,危險因素與生活狀況則有高度相關,例如:

  • 擁擠的生活條件:居住在擁擠的家中有較高機率交叉感染幽門桿菌。

  • 沒有乾淨水源:穩定、可靠的水源有助於降低感染風險。

  • 發展中國家:人民相對容易在擁擠、衛生條件不佳的情況下生活。

  • 與患有幽門桿菌的人居住:若和幽門桿菌患者同居,又未注意飲食衛生,感染機率大幅增加。

幽門桿菌併發症有哪些?

幽門桿菌會分泌有害物質,破壞胃黏膜保護功能,使得胃容易發生各種病變。而感染時間長短、個人免疫力、飲食習慣與幽門桿菌的毒性,都可能影響幽門桿菌在不同人身上出現的結果,可能引發的併發症包含:

  • 潰瘍:幽門桿菌會損害胃和小腸的保護層,可能造成胃酸產生開放性潰瘍,約有10%的幽門桿菌患者會發展為潰瘍。

  • 胃壁發炎:幽門桿菌感染會刺激胃部,可能引起胃炎。

  • 胃癌:胃癌係因人體胃部黏膜細胞異常增生繁殖所致,屬多因素疾病,幽門桿菌感染後,可能引發胃部持續慢性發炎,進而造成慢性萎縮性胃炎,或者發生胃黏膜腸上皮化生的癌前病變,最後導致胃癌。不過台灣大學醫療團隊研究顯示,接受除菌治療,可以降低50%罹患胃癌的風險。

幽門桿菌如何預防?

  • 健康飲食:避免不潔的食物與飲水,吃飯前與如廁後勤洗手,最好戒菸、戒酒、戒檳榔。同時減少食用煙燻、醃漬、過辣、過度刺激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每日建議食用三份蔬菜與兩份水果。

  • 及時檢查及早就醫:要是有腸胃不適症狀,應及早就醫,並且依照醫師指示服藥,切勿自行服用來路不明的成藥。若為胃癌高危險群的民眾(例如有家族史或其他胃部疾病者),可與醫師討論是否接受幽門桿菌檢測,感染者須接受除菌治療並應定期檢查。

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邱展賢也提及,幽門桿菌是多種消化道疾病的共同致病因,感染原因與家族病史、衛生習慣及共食有很大關係,建議民眾多使用公筷母匙、減少共食頻率,避免「你一口、我一口」,降低感染幽門桿菌的機率。

幽門桿菌如何治療?

幽門桿菌的治療,現階段以兩種抗生素搭配一種胃藥的「三合一治療法」最普遍,抗生素通常只需服用一至兩周,胃藥則多為服用三個月。經此治療後,可達85%至95%的殺菌率,殺菌後再復發的比率也僅有2.5%至5%;也就是說,患者只要及早治療、按時服藥,就能早日回歸正常生活。

實習記者:吳柏漢

核稿編輯:沈孟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