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廣角鏡〉經國先生典型在夙昔,台灣當自強!

馬英九前總統說,蔣經國「出身威權體制,卻能以大智慧、大勇氣親手終結威權體制」。(取自馬英九前總統臉書)
馬英九前總統說,蔣經國「出身威權體制,卻能以大智慧、大勇氣親手終結威權體制」。(取自馬英九前總統臉書)
蔡文立

今年一月十三日是故總統蔣經國先生逝世三十五週年紀念日,這位帶領台灣政治民主轉型、經濟快速起飛、度過外交逆勢、打開兩岸交流,讓台灣徹底脫胎換骨的領導人,始終是台灣人民懷念、感佩的元首。對照今昔,經國先生在國際政經環境驚濤駭浪當中,猶能牽引台灣創造舉世驚豔的成就,當前全球局勢固然再陷動盪,台灣仍應自立圖強,以免辜負經國先生奠定的基礎。

馬英九前總統說,蔣經國「出身威權體制,卻能以大智慧、大勇氣親手終結威權體制」,這段評價反映出經國先生推動台灣民主轉型的大氣魄。

《天下》雜誌<蔣經國的關鍵兩百天—從威權走向開明>一文記述,概略為:民進黨創黨前,蔣經國任黨主席的國民黨「首次主動伸出和平的橄欖枝,與黨外勢力互動」,國民黨中央政策會梁肅戎等三位副祕書長,與國策顧問陶百川、自由派學者胡佛、楊國樞、李鴻禧,以及江鵬堅、謝長廷等「黨外人士」舉行閉門三方會議;民進黨成立時,「島嶼內外摒息,深怕出現鎮壓」,但經國先生指示「持續採取冷靜、旁觀不取締」。文章並引述中研院院士楊國樞的評論:「這是寶貴的資產,兩黨政治出現,沒有血腥壓制,在華人社會是不簡單」。

各方面資料顯示,蔣經國推動台灣民主轉型時,確實面對了許多台灣內部、外部的壓力與挑戰,甚至也有論者並不認為蔣經國是民主化的推手;但是,被稱為「民主先生」的李登輝前總統也認為,如果不是蔣經國打下了基礎,接任者就很難落實在台灣推行民主。無論評價如何,經國先生晚年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報禁等等重大決定,的確沃實了台灣民主化的土壤。

台灣的經濟起飛,經國先生也是關鍵推手。以十大建設為例,當時國家財政仍然緊絀,遠遠不敷十大建設初估至少五十億美元的需求(另一估算為,十大建設所需經費是六十四年度中央政府總歲出的二點五倍)。經國先生與財政部長李國鼎商量之後,指派李國鼎前往沙烏地阿拉伯尋求金援,沙國費瑟國王欣然借貸兩千萬美元,高速公路中沙大橋即因此而命名。

根據估算,十大建設讓我國平均國民所得增加兩倍多,同期雖然物價因石油危機而騰飛,但國民所得增幅仍高於物價漲幅。台灣不但安然度過石油危機衝擊,十大建設更提供了台灣經濟發展所需的基礎建設。

台灣當今的「護國神山」台積電,其創辦亦與經國先生有關。在十大建設次第興築之後,蔣經國繼續謀劃「迫切想要突破台灣發展的瓶頸」,即依國科會主委徐賢修建議,民國六十五年九月二日於行政院院會中指示經濟部長、教育部、國科會籌設科學園區。當時經濟部長孫運璿、李國鼎等人多方奔走、網羅人才,民國六十九年年底新竹科學園區於焉誕生。

有了新竹科學園區,還要設法籌措資金鼓勵、協助興辦高科技企業。當時,李國鼎向經國先生報告,創辦台積電需要龐大資金,政府決定以直接投資方式帶動民間投資,行政院開發基金出資七千萬美元,由工研院與荷蘭皇家飛利浦公司成立台積電。

當然,經國先生是人,不是神,功過自在人心。但是,經國先生不但在台灣留下了無數令人緬懷的遺產,他還大力拔擢台籍菁英,說自己「已經是台灣人了」。經國先生愛台、為台,至今仍獲許多台灣人民的追思與推崇。

(作者為新聞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