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拉大愛村拔地而起 重啟人生新希望

慈濟在莫三比克,也規畫了「以工代賑」幫助受災民眾,也因為要援建學校和大愛村,安排了營建專業師傅,教導他們如何蓋房子。 其中有兩位20多歲的年輕人,成長歷程不是太順遂,利諾是孤兒、法蒂瑪體弱多病,5歲才會說話,12歲手術才能順利走路,不過他們學習建築技術,都立下願望,要成為專業人士。 志工們在庫拉訪視,一位澤莉亞老太太也說,現在看到建設中的大愛村,重新感覺人生有希望。

茅草屋內,住著長者澤莉亞(Zelia)和4個孫子、以及2隻雞。福慧床是2019年伊代風災後使用至今,有點損壞,但還能給2個孫子睡,澤莉亞跟另外2個就鋪著竹蓆睡地上。事實上,這間草屋,也才重建一年多。

慈濟志工 蔡岱霖:「安娜氣旋的時候(原本的草屋)倒了,她去年那時候,有領到一個老年補助金是550元莫幣,她就付錢請幾個年輕人,幫她重新蓋了這樣的房子。」

澤莉亞行動緩慢,無法太多勞動,慈濟志工時常到訪,幫她清洗餐具、補充柴火、打掃環境。加上周圍的庫拉大愛村正在建造,老太太從絕望,到盼望。

慈濟志工 蔡岱霖:「她說,她看到新的廁所,未來還會有新的家,她覺得,她感到有了希望,因為她(本來)覺得伊代(氣旋)摧毀了她的一切。」

絕處逢生的還有孤兒「利諾(Lino)」,慈濟的以工代賑,有建築師傅指導、也讓他安住生活,不再孤單。

以工代賑青年 利諾:「我覺得建築是一門藝術,我在這裡學會建築以後,有一天,可能會成為別人的榜樣,以後我也可以教別人怎麼蓋房子。」

庫拉大愛村的173間廁所,全由70位本土以工代賑民眾學習建造。開挖地基、砌磚塊和水泥,還有粉刷、安裝門窗。

慈濟志工 蔡岱霖:「所以這邊的人,10個到15個,大概6天,可以完成一個廁所(結構體)。」

20歲的「法蒂瑪(Fatima)」,小時候體弱多病而自卑,加入慈濟的母親,帶著她投入。在工地裡,法蒂瑪能承擔吃力的工作,也受到鼓勵和教育。

以工代賑青年 法蒂瑪:「我能在這裡工作,我很開心,因為我可以幫助年紀比較大的長者,還有證嚴上人教我很多事情,以前我什麼事情都不知道,所以我的內心,非常感恩上人。」

慈濟志工 蔡岱霖:「我們會協助她念完高中,但是她說,她念完高中之後,她希望未來,她要當一個工程師,她希望有機會能夠存錢去念書。」

雨過會天晴,連年遭遇風災的他們,原本前途茫茫,現在學會蓋房子,也打造著自己的夢想。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莫三比克大愛村 今年首批移交庫拉15戶
伊代風災重創學習 援建莫三比克庫拉小學移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