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添丁死刑判決書 首度亮相

北院今昔圖為現今的台北地院外觀。(張鎧乙攝)

中國時報【陳志賢╱台北報導】 傳說中的「義賊」廖添丁,究竟是抗日英雄,還是殺人犯?在日治時期廖名列通緝要犯,當時台北地院曾依殺人罪判他死刑,許多人沒有看過廖添丁的判決書,更沒看過台灣民主運動先驅蔣渭水等人的「治警事件」法院訴訟文書記載。 北院設立在日治時期,至今120年,在兩甲子的審判歷史中,留下許多珍貴訴訟史料,包括廖添丁、蔣渭水等日治及民國時代名人的民刑事判決,彌足珍貴,這些史料將在北院院史展中向各界公開。 槍殺日本密探 判極刑 民間傳說廖添丁對抗日本高壓統治、扶弱濟貧、行俠仗義,義賊形象早已深植人心,但從北院判決來看,廖僅為殺人犯及竊盜慣犯,兩者似有段差距。 判決記載,廖生於明治16年(1883年),住台中廳大肚上堡秀水庄,明治34年(1901年)9月,年僅18歲的廖因竊盜及監視違犯罪,被台中地院判重禁錮10月、監視6月。但廖跑到台北廳大稻埕去玩,違反監視規定,翌年被台北地院判重禁錮20日。 明治42年(1909年),廖多次犯案,北院判他懲役15年;同年9月5日,廖在基隆廳槍殺日本密探陳良久後逃亡,北院同年11月10日作成「明治42年刑公字1064號」判決,依殺人罪判廖死刑。 藏匿山區 被舊識打死 廖案發後逃亡,未到庭聆判,判決記載他「當時住所不詳」、「闕席(缺席,未到庭)判決」。判決寫廖躲在基隆被陳良久等人圍捕,廖對陳開兩槍,第2槍射穿陳腹部死亡。 當時台北廳長致台灣總督府內務局長的報告指出,明治42年11月19日廖躲在觀音山區,廖的舊識楊林通報警方圍捕,廖見楊背叛,急欲開槍射擊,不料卡彈未擊發,楊拿起鋤頭重擊廖頭部致死,死時27歲,距一審判死僅9天。 蔣渭水判決書 也公開 台灣民主運動先驅蔣渭水等人的「治警事件」,也是北院日治時期重要判決。大正12年(1923年)1月30日,蔣渭水、蔡培火等人向台北州北警察署提出成立「台灣議會期成同盟會」結社申請遭禁止,同年2月台灣議會期成同盟會在東京成立。 當時總督府警務局以違反《治安警察法》為由拘捕民主人士,起訴蔣渭水及蔡培火18人,翌年8月,台北地院3名日籍判官組成合議庭,罕見將蔣渭水18人全判無罪。但日籍檢事提起上訴,蔣渭水13人改判有罪確定;蔣渭水、蔡培火2人判刑4月,另11人各判刑3月、罰金100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