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銀行 點石成金

台南市成立文化資產建材銀行已屆3年,目前收到超過1萬件建材,並修復多處歷史古蹟與老屋。圖為經文資建材銀行提供材料修復的台南州立農事試驗場長宿舍。(李宜杰攝)
台南市成立文化資產建材銀行已屆3年,目前收到超過1萬件建材,並修復多處歷史古蹟與老屋。圖為經文資建材銀行提供材料修復的台南州立農事試驗場長宿舍。(李宜杰攝)

台南市政府為推廣舊建材循環使用,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挹注經費,2017年7月率全台之先,在佳里區成立「台南市文化資產建材銀行」。營運至今3年,曾供應東興洋行、原台南州立農事試驗場長宿舍、山上水道博物館、後壁義昌碾米廠等建築建材,協助古蹟、老屋新生,將「廢材」化身價值不斐的建材,落實循環經濟。

文資建材銀行的概念其實非台南市原創,各縣市過去皆有民間人士回收變賣廢建材,但台南市文資建材銀行強調無償捐贈、供材,不管歷史建築修復案場,或私人報廢房舍老屋,只要是可利用的舊材,就能捐贈,經團隊巧手修復後,無償提供市府修復古蹟,或私人維護老厝。

培養環保觀念

文資建材銀行駐廠專任人員侯成育指出,建材銀行迄今累計近1萬1000件舊建材,相較去年同期成長近2000件,不僅有效撙節市府支出,也培養民眾環保觀念。

侯成育坦言,目前團隊較大困難在於受贈建材數量過多,加上團隊須嚴謹審查文資價值,容易造成「收支失衡」。近年來文資建材銀行嘗試將廢材分類,將非重要、次級建材提供藝術家創作,有效解決難題。

無獨有偶,嘉義市推動「舊屋力」計畫,多年來補助經費及輔導民間老屋修繕、活化再利用70多案,5年前更首創「建材銀行」網路平台,提供需要舊建料者與業者洽詢。文化局文資科表示,盼藉雙軌並進,催化民間自發性保存老屋老物再活用的想法及行動。

舊建築新靈魂

嘉義因日據時代阿里山伐木帶動木業興盛,有「木都」美名,民間有許多木造建築物,隨時空流轉,老屋再生風潮興起,但舊建材取得不易,「建材銀行」網路平台提供修繕人力、技術與建材等媒合管道,目前有12家業者配合,讓想修繕老屋的人能取得資源,活化後的老屋經營餐飲、老物件展售、婚紗、辦講座藝文展演。舊建材不只讓老屋重生,也讓老屋的用途愈來愈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