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讚國觀點:統一的中國與分裂的台灣

世界衛生大會2017年5月22日到31日於日内瓦召開,拒台灣於千里之外。根本原因是,中國發函各國不准「中國台灣省」參加大會,理由無它,過去幾年,台灣以「中華台北」名號出席世衛大會是中國特許,而非權利。中國收放自如,台灣卑躬屈膝,毫無討價還價的餘地。

一些友邦邀請台北以觀察員身份與會的提案,也因中國反對,被世衛大會擱置。台灣不得其門而入,並不意外,鎩羽而歸,非戰之罪。在國際間,不管是中國霸權,還是台灣咎由自取,台北長久被世界組織摒棄,這個冷酷現實反映的,其實是海峡两岸糾纒不清的殘局:中國以統一的上國姿態遊走世界,四處打撃並逼迫分裂的台灣就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更何况一個世界强權。

在北京政府眼中,台灣從來是中國領土,受中央管轄,没有其它定位。即使1949年國共内戰後,海峡分治的事實也未曾動摇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共主的宣稱。2015年,北京出版18卷《中華民國專題史》,白紙黑字,無疑把中華民國(1912-1949)正式蓋棺論定。2017年世衛大會以「中國台灣省」定調台北,不過是中國統一的邏輯延伸: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份,主權操在北京手裏。

在如此霸道的框架下,不論是概念或操作,中國國内没有任何個人或團體,膽敢為台灣的獨立地位或主權提出一點辯護,甚至主張两岸平起平坐。換句話說,儘管無關事實,中國的國家統一是不容質疑的假定,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搬到國際關係上未必適用,相關話語或修辭侷限,顯然是對付台灣的另一種必要手段。國共两黨之間一笑泯恩仇,其來有自。

從「反攻大陸」到「國共論壇」,國民黨摇身一變,又處處劃地自限。黨主席或副主席與其他有頭有臉的大員,只要能急忙進京「述職」,或在台北會見京畿大臣,就算與中共公文往返,都不免去除中華民國的符號和主權象徵。自以為是的「一中各表」,竟然也難以跨過台灣海峡中線,過此一線,便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全銜代表中國的「九二共識」,連各表的文字遊戲都省了。國民黨主席當選人吳敦義對中共黨主席習近平的賀電回函,用不着字句推敲,過度解讀,從頭到尾,其實都在共産黨設定的遊戲規則下進行,國民黨不過是替台灣的中國附屬地位背書。

相對於中國堅持統一的言行,台灣對自身的認同明顯四分五裂。蔡英文總統就職一周年,各種民調數據一路下跌,縱使並非惨不忍睹,可能也接近民心失守的臨界點。她的回應是,施政不為民調,而為台灣。至於台灣是什麽,從總統府以降,各有說詞。小英的正式頭銜是中華民國總統,2016年11月與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的電話交談,落款卻是台灣總統。

針對2017年世衛大會的閉門羹,行政院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與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張小月,分别在國内外發表談話,用語不外是以中國大陸對應台灣,或以中華民國抗拒北京的「一中原則」。名詞錯置,師出無名,行動就難免不具正當性。

共識缺乏,是導致台灣分裂的主因。除了台灣(民進黨的終極政治符號),台北對内或對外的稱呼可以是「中華民國」(國民黨安身立命的基礎)、「中華民國在台灣」(李登輝的論點)或「中華台北」(1981年奥運模式),其中以「中華台北」最為不倫不類,它不過是英文「中國的台北」(Chinese Taipei)的虛擬變調,不幸的是,行之多年,已然是國際間的「正統」名目。

從執政的民進黨,到在野的國民黨,這些名稱的使用者若非自欺欺人,就是自相矛盾。一個台灣,多種身份認同,便讓中國有機可乘,在台灣内外,黨同伐異,予取予求。畢竟,一個分裂的台灣,面對統一的中國,難免自亂陣脚,任由中共的代理人(個人、團體或媒體),在法理與實際操作两方面,把台灣逼到無以廻身的角落(如中華台北淪落到中國台灣省),擧步維艱。

形勢比人强,由1971年中華民國被迫退出聨合國起,從官方到民間,世界組織無視台灣的國家地位,一直是現實主義(realism)在國際關係中政治角力的必然後果。在中國政經壓力或誘惑下,分裂的台灣徒然提供統一的中國一個合理化的主張,世界各國向霸權低頭,考慮的不過是自身利益,國際正義頂多是台北的幻想,北京早已佔據指點两岸江山的政治高地。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客座教授


相關報導
李又宗觀點:吳敦義的那些小事
觀點投書:百年政黨的下一步?!